湖北省加速推进教联体建设 城乡学校携手缔造美好教育

2023-07-16 08:05   云上谷城

两个孙子在家门口的学校读书,我也不用去县城陪读,省心多了!”6月14日,咸宁市崇阳县白霓镇的刘正清高兴地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老刘说的家门口的学校,是白霓镇大白小学,离他家仅有500米远。此前因生源流失,规模不断缩小,他只好将孙女送到县城读书,他租房陪读。直到2020年,崇阳三小按教联体模式,接手大白小学,办成崇阳三小大白校区,师资增强,生源回流,一度沉寂的村小学又焕发生机。

去年9月,老刘将两个孙子送到大白校区。孩子们说“学校好、老师好”,更让他安心,暑假过后,他俩该读二年级了。

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今年以来,我省加大教联体建设步伐,目前,全省教联体建设已带动全省3276所学校参与,累计覆盖45%的义务教育学校。

大校联小校,破解“城区挤、农村空”难题

何为教联体?通俗说,就是城里的强校牵手乡镇弱校,资源共享,携手并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2020年,大白小学仅有学生137人,陷入困境;与此同时,位于县城闹市的崇阳三小的规模却在不断扩大,学生超过4800名,高峰时平均每班超过78人。为化解双方存在的问题,崇阳县推动教联体建设,教联体内学校资金统一安排,资源统一配置,教师打通使用……大白校区在校学生,今年已增加到1145人,崇阳三小的紧张状况也大为缓解。

截至今年,崇阳县已建成八个城乡小学教联体、三个初中教联体和一个线上教联体。乡镇学校教学质量明显回升,直接吸引农村生源回流。2022年,全县农村学校回流学生达2147人,其中包括部分在北上广务工人员的子女。

据介绍,教联体建设启动后,我省各地共探索了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三种基本教联体模式。如,鄂州市华容区将全区所有初中联合在一起,建成以县域为单位、同学段共建型教联体;当阳、夷陵、江夏等地建立“一校制”融合型教联体模式,实现法人代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经费使用、质量评价“六统一”;16所省属高校、59所城区省级示范高中,与75所薄弱县中学开展托管帮扶,通过协作型教联体模式,支持县中学提质振兴。

教师队伍流动,校园活起来、强起来

2022年6月,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动教联体建设。

2022年9月开学前,宜都市以城区高中阶段学校、义务教育学校和教育集团、学前教育集团为“牵头学校”,农村学校为教联体学校,实行“1+N”形式结对共建,按学段“合并同类项”,综合考虑地理位置远近组建了12个教联体,城乡覆盖率达100%。

高坝洲镇中心小学加入了宜都市陆城第一小学牵头的教联体。陆城第一小学教学和管理骨干杨五洲被派往高坝洲镇中心小学任校长。同时,把陆城第一小学的优秀教师请进来、传帮带,把本校的年轻教师送出去,到陆城第一小学跟岗学习。

在教联体的共享机制中,教师间的流动、交流是核心关键。新加入的老师们,让校园氛围活起来;跟岗学习,又提高了乡村教师的水平。今年,宜都市各教联体校级干部、教师交流轮岗115人,占比20%以上,其中城区有45名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

我省教育系统在开展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论述,不断深化对教联体建设的认识,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实践,以数字化赋能教联体建设。通过智慧教育实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今年,丹江口市以红旗教育集团、思源教育集团、实验小学等区域“名校”为主体,建立4个教联体学校,覆盖城乡学校41所。教联体主体学校借助5G赋能,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联体学校间共享。

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静表示,将紧紧围绕教育强省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主题教育焕发出的激情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

“2023年底,我省将在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1个示范性教联体,2024年底在全省县域范围内全面推行教联体建设,2025年底达成全省8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持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间教育差距,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整体性重构,系统性打造义务教育新生态,为实施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提供基础支撑。”

来源:荆楚网

编辑:冷晶晶|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