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镇堰河村:美在环境 和在人心

©原创   2023-06-14 10:59   云上谷城

湖北启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工作以来,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汇聚最大治理合力,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共同缔造”,关键在发动群众,难点也在发动群众。在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 记者就感受到这个村的可喜变化。

长江云新闻记者杨旭珲说:“出来旅游,在景区里,很多人都有一个担忧,就是怕被坑,比如说碰到宰客、拉客、高价、随意定价这些行为,今天我们来到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的堰河村,这边最多的就是农家乐,我们随便找一家去看一下。”

“老板,你好!你们这有什么招牌菜啊?”

“我们这里招牌菜是炒鸡杂,35元一份,上面是我们村里菜价表,每家都是一样的菜单,价格也是一样的,全村所有餐厅都一样。”

除了餐饮,这里的土特产,也做到了标准的统一定价。记者还发现,村里100多间民宿的价格也是统一标价,每晚158元一间。

五山镇堰河村商户蔡恒敏说:“我开农家乐,隔壁也开农家乐,我们从不说拉客、喊客,都相互帮助,你需要啥东西,可以到我们这先借着用,临时来客了忙不过来,我们也都随时会去帮忙。”

堰河村为何如此“团结”?几天的调研中,我们从三件“新鲜事”中逐渐找到了答案。第一件事是,村里上到八旬老人,下到十岁小孩,人人都做垃圾分类。

五山镇堰河村村民李奶奶向记者介绍:“这就是干垃圾、垃圾袋、纸,这就是湿垃圾,放到菜园里沤着还能当肥,已经做习惯了,二十年前就开始了。”

二十多年前,堰河村还是一个偏僻的山区传统农耕村,80%的面积都是山地,祖祖辈辈靠山吃山。村党委书记闵洪艳上任时,村级集体债务近20万元。这,在那个年代,是一笔天文数字。闵洪艳决心带堰河村走新路、拔穷根。

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闵洪艳说:“要想发展好,过上好日子,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转变思想,要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之路。”

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发展之路,是因为村里有山有水。但当时村民们的观念还停留在种地挣钱,卫生意识薄弱。闵洪艳认为,要发展,首先就得改观念。2003年,堰河村开始了一个大胆做法——搞垃圾分类,超前于当时的大部分城市。一时间,质疑声铺天盖地。

五山镇堰河村商户赵国辉说:“我们当时就想,那时候在家里连饭都没得吃,垃圾还分个什么类啊。”

闵洪艳说:“搞垃圾分类到底有什么好处,我把它想透了,还是那句话,到了一定程度了,生态要变得经济化了。”

一场垃圾革命,让这个穷山沟在全国一炮而红。整洁的村容,也让小村庄在游客中得到了好口碑,成为发展绿色旅游的起点。有了人气,堰河村开始思考如何做好配套服务、收入又该怎么分配?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我们看到的第二件“新鲜事”中,也就是这张不太一样的景区规划图。

五山镇堰河村党委委员祝勇说:“别的景区划线是一块的,我们整体规划跟堰河村的边界是一样的,不光要管到旅游景点这一块 ,茶山、农庄我们都要去管,风险比较高一些,但是,整个村都可以全部参与进来,每一家都是景区,每一家都可以做项目。”

不仅是地理空间,村里还把所有人以股民的身份纳入合作社,困难户则是无偿配股,让村无闲户,户无闲人,人无闲事。目前,全村七成人从事旅游相关工作,村民人均纯收入超3.5万元,每年递增的幅度在25%-30%之间。

闵洪艳说:“让他们参与,让他们受益,提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只有农民参与了,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个村才有生命力、才有活力、才可持续。”

从封山育林,到搞旅游、定价格,全村一起摸索着来,人人参与、决策共谋。与村民聊到这,村里的老人,拉着我们一定要去一片竹林看看。

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委会原副主任任安强说:“我们当年村里遇到大小事的时候,在这里开会,这些石头都有来历的,一家一个石头,当时我们摆了280个石头,我们当时是280户,我们有啥说啥,有啥事都在这个地方商量,这个习惯我们一直保持到现在,现在我们条件好了,有会议室了,大小会我们在会议室里开。”

全村不仅一起商量,还一起干。这就是我们在堰河村发现的第三件“新鲜事”:村里找不到显眼的村委会办公室,办公室里找不到村干部。

堰河村委班子6个人,在本职工作之外,他们是导游、是客服、是服务员,忙的时候一人一天要接待三四个团队。每天在外跑,办公室常常空着,村里就把村委的一楼改成了游客服务中心,办公室放在角落。

五山镇堰河村团支部书记侯海燕说:“村民开办的农家乐平常生意好不好,我们也经常操心,我觉得他们也能感受到我们确确实实在为他们服务,为他们的事情在操心,所以他们也很配合,很支持我们的工作。”

共谋共建之下,如今的堰河村蜕变为国家4A级景区,村集体资产过亿元,年综合旅游收入破2亿元,并辐射带动周边7个村,打造“茶旅小镇”。

五山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龚贤书说:“堰河最成功的一点就是把老百姓积极性调动起来,很多事情从谋划到建设、到管理、到效果评价,老百姓都积极参与进来,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他感觉到给村里干的事就是给我自己干的。”

记者:袁鹏 吕涛

来源:谷城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谷轩|责任编辑:翟竞

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