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奋楫者先。2022年,面对各种不利因素和艰巨的发展任务,全市上下科学统筹、苦干实干、砥砺奋进,襄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回首过去这一年,“政企早餐会”“两跑一解”等创新举措频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金融产品不断创新,激发出发展新活力;鱼梁洲隧道正式通车,襄阳外环高速“画圆”……一系列发展成果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新举措打造更优环境
华侨城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选择襄阳,离不开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2022年,我市千方百计助企纾困解难,因时因势优化工作举措,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去年7月14日,我市举行首场“政企早餐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祺扬等市领导与企业家代表共进早餐,推心置腹地交流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机遇,听取意见和建议。
在“政企早餐会”上,企业家们畅所欲言,为项目建设提供支持,为拓展市场优化环境,为吸引人才创造条件……这个形式新颖、寓意丰富的“政企早餐会”,变成政企沟通的“圆桌”、经济发展的“舞台”。
我市将“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与“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跑贷款、跑订单、解难题”服务企业活动相结合,通过开展专班调研走访、惠企政策宣传、企业诉求化解等各种务实举措,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2000多个。
我市还持续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加速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突出问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美丽襄阳。襄州区龚庄自然湾组让群众当主角,群策群力,原来的“看客”化身“参与者”;樊城区水星台社区探索共治共管,“你和我”变成“我们”;襄城区闸口社区聚合各方力量,“孤岛”串联“守护网”;南漳县钟鼓坪村发动村民共建共管小花园……共同缔造幸福生活,群众成为主导者、建设者、受益者。
新思路引来金融活水
2022年,受疫情和国际形势影响,不少企业面临更大发展压力。市委、市政府不断引导撬动金融资源流向中小微企业,金融活水“贷”来发展新活力。
湖北德普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稳步提升,但受疫情影响,原材料采购成本增加,企业流动资金压力增大。在中信银行提供1000万元授信额度后,企业顺利备货,满足了供货需求。
2022年,为解决中小微企业的流动资金问题,我市对实体企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市税务局主动与财政、银行合作,积极通过“税数据”共享,深度嵌入襄阳财智服务平台,实现“税务+会计”数据融合增信,一个平台帮助中小微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去年,平台共服务全市中小微企业4.43万户。
围绕轻资产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襄阳市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专门成立科技担保事业部,联合几家银行开展我市首批科技担保贷业务。这个“新事物”一经“问世”,就为我市3家科技型企业提供担保融资600万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为提升制造业贷款精准性、直达性,市金融领导小组先后印发了重点产业链金融链长制工作方案、考核方案,推动全市金融部门加大金融服务供给力度;为提高办事效率,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在“汉江金服”网上大厅设立产业链金融专区,23条产业链整体入驻,企业驶入线上融资快车道;宜城市创新贷款模式,成立企业首贷中心,引导金融机构入驻,线上线下推出多种特色信贷产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快速融资绿色通道,打通中小微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
敢贷、愿贷、能贷、会贷……全市金融机构深入推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信用培植、“楚天贷款码”推广运用、重点产业链金融链长制和“三张清单”金融服务工作机制,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市场主体。
在各种新举措的加持下,市场主体信心倍增、焕发新活力。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3577亿元,比年初增加414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基本完成全年信贷计划目标。
新变化更添城市魅力
华侨城奇幻谷主题乐园建成开园,成为城市新名片;襄江大道鱼梁洲隧道建成通车,城市外环全线贯通,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襄水源生态公园、凤林古渡生态公园相继开园,绘就山清、水秀、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
移步易景、常看常新。
去年4月底,襄水项目首个节点工程——襄水源生态公园开园,“五一”期间接待游客超4万人次,受到广大市民好评。时隔5个月,凤林古渡生态公园开园,重现了“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的大美意境,国庆假期前三天约有3.5万名市民、外地游客到凤林古渡观光游览。
城市里的生态公园,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之美可感可及。城市里的乐园,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成为文旅消费的新亮点。
2022年最后一天,华侨城奇幻谷烟火璀璨,迅速火爆“出圈”。元旦假期,奇幻谷迎来游客近10万人,全市旅游实现爆发式增长,接待南襄盆地、武汉都市圈、成渝都市圈等区域游客近百万人次。
城市更新,“新”在面子,更要“新”在里子。2022年,我市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18个,整治背街小巷50条;建成口袋公园10个,新增城市绿地150万平方米,习家池和月亮湾公园被评为全省“最美城市公园”;新建改造城市道路50公里,打通城市“断头路”、循环路8条,襄阳成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市民出行更加通畅便捷;新建燃气主干管网48公里,垃圾污水收集处理、供水供电供热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改造渍涝点和易涝路段103处,樊西综合管廊投入使用,我市成为湖北省海绵城市示范城市……
一系列精细化的民生工程,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完善了城市功能,中心城市魅力进一步彰显。
来源:襄阳日报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