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武汉市疫情呈现多区多点、散发与聚集交织、持续上升的严峻形势,广大市民支持配合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护。武汉市武昌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姜振东表示,由于疫情反复,市民居家时间变长,当原有生活规律被打破的时候,人的心理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与之相关的情绪和行为改变,这是正常现象。市民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方面,积极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提高“心理免疫力”:
保持乐观,正视负性情绪
疫情期间,户外活动减少、原有生活规律被打破,可能令人出现焦虑、烦躁、易怒等负面情绪。
要意识到,出现这些不良情绪,是人对环境改变的正常反应,它并不可怕,只要找到适当的方法就能有效应对,重新调节好情绪,适应新的生活节奏。
远离来源不明的信息
不少市民通过上网、刷手机来接触外界、了解信息。但网络的海量信息容易导致“信息过载”,削弱大脑的信息筛选、甄别和整合能力,令人越刷越焦虑。
理想的做法是:主动筛选有效的信息源。重点关注政府机关、医疗机构、专业组织等具有公信力的官方媒体发布的事实类信息,尽量过滤自媒体发布的观点类信息,确保获取信息的客观、可信。
试着给自己“找事做”
疫情期间,居家的时间变多,部分市民可能感觉日子“变得无聊”,对周围的事情提不起兴趣。
破解办法很简单,可根据居家时期的工作特点,制定合理的居家工作计划和学习计划,试着给自己找些事情做。比如,平时喜欢画画、练字或是做烘焙,却忙于工作,无暇发展兴趣爱好,可以趁着居家期间有空的时候突击练习,既能提高技巧,又能充实生活,还可陶冶情操。
与朋友网上社交也很有用
平时经常和朋友相约吃饭、看电影、谈心,疫情期间社交活动减少,也令部分人感受到情感方面的需求急需满足。
姜振东建议,特殊时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亲人、朋友、同学保持情感交流,加强与外界沟通。如果感觉到孤独、有情绪困扰,不要把情绪憋在心里,可与朋友及时倾诉,将消极情绪宣泄出来,给心理减压。
睡得好,也很重要
疫情期间,居家时间变多,一些年轻人干脆熬夜刷手机、打游戏,结果生物钟被扰乱,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令人心情焦躁。
姜振东提醒,应尽量保证生活规律,晚上按时睡觉、保证睡眠充足。睡得好、精神好,才能心情好。
在家也要适当锻炼
疫情期间,专家建议,不妨多开展些室内运动项目,如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即使是平时没有锻炼习惯的人,也可以跟着视频在家做广播体操、跳广场舞,增加活动量。
姜振东表示,疫情期间保持适度运动,不仅能振奋精神、促进大脑内啡肽分泌,令心情变得振奋和愉快,提高睡眠质量;还可锻炼身体、增加身体消耗,提高身体抵抗力。
疫情尚未结束,防疫不可松懈
来源:健康湖北
编辑:冷晶晶|审核:余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