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襄江大道鱼梁洲隧道正式通车。
10月31日上午,襄江大道鱼梁洲隧道通车仪式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祺扬宣布襄江大道鱼梁洲隧道正式通车。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太晖,市领导吕义斌、李诗、胡勇、吴烨、黄进、肖勇,中交二航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由瑞凯参加仪式。
襄江大道鱼梁洲隧道是连接东津新区与樊城区的一条快速通道,起于樊城大庆东路东侧,途经城市“绿心”鱼梁洲,止于东津新区纵四路西侧,全长5.4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主线设计时速60公里。该项目严格遵循生态保护原则,是千里汉江第一条公路隧道和华中地区首条内河沉管隧道,实现了国内首条沉管隧道建设全产业链国产化,在浇筑、焊接、铺设等七大领域实现国内首创,为内河沉管隧道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隧道的建成通车,使东津到樊城的行车时间从45分钟缩短至10分钟以内,加快了两地新老城区的联通联动,实现了襄阳内环线、绕城高速与樊城、鱼梁洲、东津新区的快速连接,使外环高速与内环快速路得以有效串联,成为引导城市向东拓展、带动人口聚集和功能转移的重要交通轴、发展轴和景观轴,对我市构建半小时市区通勤圈、优化“一心四城”空间格局、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下一步,我市将以城市快速路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一轴三环九放射”的内畅外快路网体系,全面打通城市发展“脉络”;以城市交通为牵引,大力实施城市升级行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中心城市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辐射力;以重大交通枢纽为支撑,加快构建铁水公空立体交通网络和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切实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不断提高经济量级、产业层级、城市能级,为全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襄阳贡献。
穿过江底隧道来看你
——写在襄江大道鱼梁洲隧道通车之际
一“隧”连东西,天堑变通途。
翻开襄阳城市地图,襄江大道(东西轴线工程)如同一条“金腰带”穿过城市北部,将樊城、鱼梁洲和东津新区连为一体,成为贯通城市东西的交通大动脉。
10月31日,襄江大道连接樊城和东津新区的关键节点——鱼梁洲隧道正式建成通车。这条被誉为“千里汉江第一隧”的隧道,双向六车道,两次下穿汉江,市民开车只需10分钟就可从樊城快速抵达东津新区,一路通畅。
看过往 从轮渡过江到桥梁林立
襄阳因水而兴,依江而立。一条汉江穿城而过,给城市带来了生机和灵气,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勤劳的襄阳人民,同时也制约着两岸的交通。
千百年来,为了生存发展,襄阳人民一直在努力“跨江”。
新中国成立前,汉江上没有一座大桥,只能通过轮渡过江。1970年,襄阳公铁两用桥——汉江一桥建成通车,结束了汉江两岸人民摆渡的历史。
1992年5月1日,在汉江一桥建成22年后,一座现代化的公路桥——长虹大桥在不远处落成通车。随着长虹大桥的建成,襄阳真正进入了城市商业大发展时代,让汉江两岸人民的往来有了更多选择。
襄阳首座斜拉桥、主跨最大的桥、最宽的桥……2013年9月30日建成通车的卧龙大桥(汉江三桥)创造了多个襄阳桥梁建设史上的第一,标志着襄阳内环线全线贯通,迈入“环线时代”,真正形成“一心四城”的城市新格局。
随着高铁、高速公路以及快速路的建设,汉江上又新增了浩吉铁路汉江特大桥、汉十高铁崔家营汉江特大桥、郑渝高铁汉江特大桥、凤雏大桥、绕城南高速汉江特大桥等众多桥梁,让襄阳交通更加便捷。
2018年,为保护城市“绿心”鱼梁洲,市委、市政府经多方考虑权衡和论证,最终决定采用隧道过江的方式,并且斥巨资,采用PPP+EPC模式,选择有港珠澳大桥隧道建设经验的中交二航局团队负责承建。
“一般来说,桥梁过江比沉管隧道工程造价要便宜30%左右,但为了保护城市‘绿心’鱼梁洲,最后选择了沉管隧道,给襄阳城市规划预留了很大的空间。”谈到为何建隧道而不修桥时,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总工程师张林解释说。
看当下 “千里汉江第一隧”创造建设奇迹
鱼梁洲隧道西起大庆东路东侧,经城市“绿心”鱼梁洲,两次下穿汉江,东至东津新区五一路西侧,全长5.4公里,是襄江大道连接樊城和东津新区的关键节点,采用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主车道设计时速为60公里。
相比传统建桥,鱼梁洲隧道按照生态环保原则,总体采用隧道结构,由鱼梁洲陆地段的明挖隧道和汉江之下的沉管隧道两部分组成,是千里汉江第一条公路隧道,也是华中地区首条内河沉管隧道,被称为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内河重制版”。
从项目筹备期开始,中交二航局建设团队就从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特殊材料、智能建造等多个领域入手,实现国内首条沉管隧道建设全产业链国产化,并诞生了多项国内首创以及世界领先工程。
“第一个是世界最大规模千米双轴线沉管预制干坞;第二个是国内最大规模临江超厚砂卵石强透水地层超深超大基坑;第三个是国内最大规模超深格型地连墙岸堤防护结构。”中交二航局襄江大道鱼梁洲隧道项目经理孙晓伟说。
沉管与沉管的对接是施工的关键工序,通常采用止水带进行粘接,通过止水带天然橡胶高弹性和压缩变形的特点,实现“滴水不漏”,保证百年寿命。然而,止水带的生产技术一直被少数国家垄断。
为攻克技术难题,中交二航局项目团队借鉴港珠澳大桥沉管经验,积极与国内厂家开展合作,经过23轮试验,成功攻克国产止水带设计难题,所有性能全部达到国际标准,满足100年使用要求。
据了解,鱼梁洲隧道在建设过程中,有7项技术经验国内首创:国内首次采用移动工厂法整体式沉管全断面顺序浇筑工艺、世界首次采用无焊接装配式端封门结构、国内首次采用国产GINA止水带、世界首次采用先铺卵石基础工艺、国内首次采用全漂浮式整平船进行水下基床铺设、世界首次采用柔性压载水袋进行管节压载、国内首条陆域最终接头不设止推构造的沉管隧道。
2019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林鸣受邀在鱼梁洲隧道项目现场讲授沉管隧道建设技术和管理经验。参观施工现场后,他称赞建设团队:“你们这帮年轻人在创造奇迹啊!”
据了解,在住建部门的帮助下,鱼梁洲隧道建设者们克服征地转迁、管线转迁、专项审批、汉江特大汛情等影响,获得全国优质模架工程项目、全国AAA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工地安全生产标准化学习交流项目等众多荣誉,形成200余项科技创新及质量创优成果,正在争创鲁班奖。
看未来 构建内畅外快路网体系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血脉。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城市快速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导工程,加快推进以襄江大道、环线提速为重点的快速骨干路网建设,真正让老百姓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襄阳打造汉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交通是切入点、突破口。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鱼梁洲隧道的建成通车,打通了中心城区东西方向的交通大通道,实现了城市内外环线与樊城、鱼梁洲、东津新区的快速连接,对构建半小时市区通勤圈、优化“一心四城”空间格局、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城市快速路是支撑建设襄阳都市圈的强大底盘,是拉动城市发展的强力引擎。目前长约30公里的环线提速改造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主要采用“主线高架+地面辅道+互通立交”方式,按照城市快速路标准对现状道路进行快速化改造。
预计明年底整个环线提速改造项目全部完工后,从每个城区的任一点开车约10分钟可上内环线,自内环线的任一点开车约半小时可抵达高铁站或机场,让襄阳真正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实现“一心四城”快速通达。
交警部门提醒:行驶襄江大道鱼梁洲隧道时这些事项请注意
襄江大道鱼梁洲隧道已于10月31日上午正式通车。当天,不少市民驾车前往这里试驾。对此,市交警支队发出出行提醒,请市民加以注意。
按照襄江大道鱼梁洲隧道设计要求,隧道内限高3米、限重40吨、限速60km/h、限宽3.75米,市民在前往时应先确认车辆符合通行要求。鱼梁洲隧道每日0时至6时禁止通行,在以上时段请过往车辆提前选择其他道路绕行。
同时,隧道内禁止行人和下列车辆通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等非机动车;货车、摩托车、拖拉机、农用车、轮式和履带式专用机械车辆;超过隧道限载量、限高度、限宽度标准的车辆;运载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车辆;其他影响或者危及隧道安全的车辆。特种车辆不受通行限制。
在隧道通行时,车辆禁止出现以下行为:禁止在隧道内停车;在隧道进出口及实线段,严禁车辆变更车道,禁止压越实线及出入口标线行驶;隧道内虚线段,禁止车辆一次连续变更2条以上车道。
市交警支队秩序管理科民警杨峰告诉记者,鱼梁洲隧道全程都被高清监控覆盖,隧道两端还设有区间测试设备,交警会根据情况随时对隧道内车辆的违法停车、压实线变道、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请市民在隧道内通行时,注意遵守交通法规,以免被处罚。
警方还提醒广大驾驶人,当车辆在隧道内发生事故后,因隧道全程安装监控设备,司机应及时快速撤离现场,在隧道出口安全地带停放报警;如出现车辆损坏严重、无法驶离的情形,应开启车辆双闪,拨打事故报警电话,人先撤离至隧道内安全通道内,等候专业救援力量处理。
来源:襄阳日报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