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阳市委、市政府和东津新区的大力支持下,湖北隆中实验室已经与襄阳科技型企业形成了紧密的‘硬科技’朋友圈。”10月10日,湖北隆中实验室负责人张帆向记者介绍,自揭牌以来,该实验室已联系襄阳市企业80余家,收集企业技术需求110余项,与42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联合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人才)项目20余项,首批54项科技攻关项目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有力推动了襄阳产业进步和企业技术革新。
作为襄阳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性核心支撑项目,湖北隆中实验室是省政府批准组建的10个湖北实验室之一,于去年12月24日正式揭牌。当前,湖北隆中实验室已成为促进襄阳市科技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的重要载体,正加快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车用材料实验室,以及服务产业、充分开放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科创平台是科技创新的“利器”,高能级科创平台则更有利于集聚创新要素、推动企业创新、提升产业能级。近年来,我市聚焦顶层设计、产业发展、战略需求、成果转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引进建立科创平台的力度,逐步形成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以湖北隆中实验室为代表的一大批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应运而生,成为推进襄阳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加快平台提档升级。我市大力提升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综合创新能力,支持湖北工业大学襄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襄阳现代农业研究院建设,建好用好武汉理工大学襄阳技术转移中心、航天42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点科技创新平台;支持襄阳航空研究院(湖北航空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湖北省航空装备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着力提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无缝对接。
不断实现技术突破。我市鼓励科技型企业在合作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进方面与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合作;对依托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或引进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分支机构给予支持。
推进全面交流合作。我市推动重大科技创新资源最大限度向社会开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平台之间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资源信息共享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坚持统分结合,变散为聚,增强平台体系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
高能级科创平台层出不穷,高技术企业如鱼得水……如今的襄阳,处处洋溢着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803家。其中,国家级平台29家,省级平台409家,市级平台365家。
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83.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8%;1至9月,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15.6亿元,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邓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