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刘贵全,曾经是谷城县茨河镇前庄村的精准扶贫对象。如今的他,靠着自己的勤劳双手,成了村里的蛋鸡养殖大户,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先锋模范,也印证了他说的“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叫富”那句话。
2004年11月,刘贵全37岁的妻子因严重类风湿导致卧床不起。骤然而至的病魔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泥潭,耗光了家里的积蓄,耗掉了全家人的心血。看着躺在床上泪眼婆娑的妻子,一想到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这一刻,他的内心承受着无比的疼痛。刘贵全咬着牙告诉自己:“一定要挺住,一定要把妻子照顾好,一定不能让孩子因为妈妈的病耽误了学业。”这个信念支撑着刘贵全鼓起勇气面对病魔,使劲担起生活的重担。当家家户户熄灯入眠,这时的刘贵全才得空忙活着收拾家务;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妻子的床上,刘贵全已为妻子做好了饭菜。为了避免长期的瘫痪造成肌肉僵硬和萎缩,他四处求医问药,寻找治病的良方,还买书学习按摩手法,摸清人体穴位,一有空就陪着妻子聊天,给她做康复按摩。多年如一日,病魔始终耗不掉他对妻子的挚爱。在他的精心照料和医治下,妻子的身体慢慢恢复知觉,能够下床走路。现如今生活基本已能自理,两个女儿也顺利完成了学业并参加工作。
2016年,刘贵全被纳入精准扶贫户,可以享受8万元贴息贷款。刘贵全心想,“日子过得紧巴巴,得用这笔钱做点事情。”心里虽然有了动力,可是一没文化,二没技术,三没管理经验,他又犯起愁来。在亲戚帮助下,他投资建厂,养起了5000多只蛋鸡。然而不到一个月,鸡苗就出现死亡现象。这可把他吓坏了,到处找人问药,还用起了土方子,可是依旧不见好转。后来镇政府邀请专家举办养殖专业培训,从培训中刘贵全深受启发,意识到自己盲目养殖和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带来的疾病问题。于是他认认真真做好培训笔记,向授课老师请教养殖方法,从品种确定与挑选到饲养与管理,再到防病治病。刘贵全把从选苗到产蛋一系列技术问了个遍。几年下来,他积累了不少养殖经验,常见疾病都能应对自如,规模也越养越大,一年的纯收入就有10多万元,不仅摘了贫困帽子,还还清了全部贷款,家里盖起了小洋楼,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养殖大户。
“老刘,还是你行,都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了!”让老刘登上电视的,是他在农民讲习所讲课的经历。2017年,茨河镇首开“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农民讲习所。这个“土专家”把自己的蛋鸡养殖经验“搬”到了讲台上,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为老百姓宣讲三农政策、致富信息、提供技术指导。2018年,富裕起来的刘贵全又积极参与到前庄村的中蜂养殖产业扶贫示范点建设,报名参加培训,当起了村里的养蜂技术员,把养蜂技术传授给村里的困难群众。刘贵全说:“我们村里养了320箱,我养了160箱,我现在把村里蜜蜂养好,技术学到家。到时后把一手资料交给他们,把技术传授给每一个乡亲。”在刘贵全的带动下,村里有20多户家庭加入中蜂养殖,发展起了家庭产业,多了一个增收的渠道。
“我是一个党员,我得益于国家好政策过上了好日子,我不光是把自己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还要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刘贵全闯出一条脱贫致富路,从一个原来的精准扶贫对象变成了一个致富带头人。他用劳动诠释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刻道理,用双手书写着新时代农民故事。
通讯员:姚通海
来源:谷城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邓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