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创新驱动十年间:澎湃"第一动力" 潮涌"鄂"争先

2022-09-26 08:53   云上谷城

9月20日,湖北振华宇科(襄阳高新区)智慧创新产业园内,员工在手机背光车间作业。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通讯员 谢勇 王懿 摄)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6月2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

思想领航 荆楚巨变

滚滚长江,纳百川,吞千湖,见证广袤荆楚十年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次到湖北考察、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为湖北的发展指引方向、擘画蓝图。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殷切寄望,布局深远。

牢记嘱托,湖北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核心位置,勇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科技强省建设成势见效,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仰望太空——湖北 “织”造,让“中国红”闪耀月球;俯瞰大地——“湖北桥”走向世界,不断标注建桥技术新高度;放眼远洋——国产航母、蛟龙号等大国重器的背后,闪耀着湖北智慧的光芒。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砥砺前行。湖北科技创新多项指标实现大幅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千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14560家。千亿元产业集群不断涌现,万亿元级“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万亿元级大健康产业集群等现代产业集群加速构建。

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制造强国高地,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湖北立足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系统性、重塑性的战略机遇,“三高地、两基地”建设特色鲜明、路径清晰。

如大潮奔涌,如细雨润泽,创新要素正流淌在生机勃勃的荆楚大地上。

“从0到1”创新策源全力抢跑第一步

十年前,喻家山下还只有一个小小的山洞实验室。如今,包括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在内的大科学装置和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多个重大科创平台,已在华中科技大学投入使用。其中,脉冲强磁场设施创造了64特斯拉脉冲平顶磁场强度等5项磁场参数世界纪录。

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北考察调研时强调“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赋予湖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新使命,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前进方向。

被称为“大科学装置”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的利器。湖北扎实推进科技强省建设,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已建和在建6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脉冲强磁场设施优化提升、作物表型组学研究、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数量居全国前列。围绕光电科学、空天科技、生物安全等优势领域组建的10家湖北实验室,产出一大批原创成果。

2013年7月22日,总书记来到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鄂州试验基地,嘱咐科研工作者们 “继续努力,科技兴农,粮食安全要靠自己”。此后,武汉大学杂交水稻研究团队培育的杂交稻良种累计推广已超过两亿亩;红莲型杂交稻已走向世界。围绕国家重大需求,2021年2月,湖北洪山实验室应运而生。一年来,该实验室已形成30余项技术转化合同,推动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在祖国大地生长。

湖北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30个、全国第4。新增数字建造、智能设计与数控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占全国总数的1/8。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让算力成为新的城市公共资源,武汉超算中心已正式接入“中国算力网”。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冯艳飞表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新时期、新阶段、新发展定位,提出打造“三高地、两基地”的创新发展目标,把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作为首要目标任务进行部署安排,彰显了省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湖北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坚定决心。

不断突破:迈入全国科创“第一方阵”

武汉东湖高新区——“中国光谷”,因“光”得名,是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里,曾诞生中国第一根光纤、中国第一个光电传输系统,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生产基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考察光谷,对科技创新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2013年7月21日,总书记来到光谷展示中心,强调“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作为光纤激光技术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现场聆听的锐科激光总工程师闫大鹏深受鼓舞。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现今,锐科激光在光纤激光功率合成、大模场激光光纤等领域取得了100多项技术创新突破,打破多项技术瓶颈。

2018年4月26日,总书记来到烽火科技集团,指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

牢记殷殷嘱托,烽火科技集团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018年,烽火科技集团与大唐电信集团联合重组成立中国信科集团。如今,中国信科以5G、光通信为代表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国内首次完成p比特级光传输系统实验,可实现一根光纤上近300亿人同时通话。

在光谷创新版图上,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相继取得突破:全球最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国内首个400G硅光模块、国内首套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国内首台新型显示喷印装备、全球首颗北斗高精度AI控制芯片、水稻转基因重组生产人血清白蛋白……

光谷的腾飞,是湖北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湖北扎实推进科技强省建设,出台“1+4”等科技政策体系,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12至2021年,湖北全社会研发投入由384.5亿元增至1005.3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1577家增至1456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34.58亿元增至2111.63亿元,新型研发机构由2家增至397家,湖北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迈入全国科技创新水平的“第一方阵”。

多面发力: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

近日,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版全球创新指数部分内容显示,中国拥有21个顶级城市科技集群,首次与美国并列第一。中国城市集群成为全球范围内上升最快的集群,武汉连续5年上升,居全球第16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为加快建设创新高地,湖北多方面发力:全力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启动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集中布局、开工建设;加快建设襄阳、宜昌等省域重要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和创新型园区等。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注册数量5596家,同比增长45.16%;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总数15101家,同比增长113.41%。

高端制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光谷研制的光纤光缆占全国市场份额超过60%,销量居世界第一位;全球每3部智能手机中,就有1部用到黄石生产的印刷电路板(PCB)……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连接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五市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正瞄准光电子信息、大健康、智能创新产业带,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聚焦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实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推动形成以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为骨架的“51020”现代产业集群。我省现有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创新型产业集群、襄阳新能源汽车创新型产业集群,十堰商用车及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等10家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总数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京东方10.5代线、联影医疗器械等项目建成投产,“武汉造”卫星下线,东风岚图、小鹏汽车、吉利路特斯、迈瑞医疗等项目加快建设,湖北成为全国最大的光电子芯片、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全国重要的商业航天、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

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湖北在全国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科技成果评价、科技人才评价等改革试点。目前,湖北拥有80位院士、29万名科研人员、130所高校、190万在校大学生,多项人才指标已跃居全国前列。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阔步向前,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三高地、两基地”,湖北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将交出更为精彩的答卷!

数说创新高地

2012至2021年,湖北全社会研发投入由384.5亿元

增至1005.3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1577家

增至1456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34.58亿元增至2111.63亿元,新型研发机构由2家增至397家,湖北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迈入全国科技创新水平的“第一方阵”

已建和在建6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脉冲强磁场设施优化提升、作物表型组学研究、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数量居全国前列

围绕光电科学、空天科技、生物安全等优势领域组建的10家湖北实验室,产出一大批原创成果

湖北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

达到30个、全国第4

新增数字建造、智能设计与数控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占全国总数的1/8

10家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总数居全国第三、

中部第一

拥有80位院士

29万名科研人员

130所高校

190万在校大学生

多项人才指标已跃居全国前列

记者:文俊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邓植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