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要
王霜带领中国女足时隔16年再夺亚洲杯冠军;王宗源勇夺游泳世锦赛三金,成为世锦赛史上第一位单届夺得三枚跳水金牌的运动员;刘治宇所在的中国男子四人双桨赛艇队在世界杯系列赛中连夺三冠,打破了欧洲传统强队对该项目的垄断;19岁的郑钦文连续三项大满贯打进32强,在法网创造了中国金花晋级大满贯16强的最年轻纪录;武汉盛帆女篮跻身全国锦标赛四强,取得了二十多年来我省女篮在全国五人制比赛中的最好成绩……
进入新周期,湖北体育健儿频传捷报,在备战巴黎奥运会、杭州亚运会、粤港澳全运会的征程中,延续着上一周期良好的态势,为实现新周期“奥运续写金牌、亚运争先进位、全运第一方阵”的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锚定目标 埋头实干见成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017年天津全运会,我省参赛成绩位列全国第13位,竞技体育重回上升通道。不过,“优势项目不多、重点项目不厚”的短板依然存在。为尽快缩小与其他体育强省之间的差距,我省于2017年底出台了《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意见》,自我加压,明确提出了“奥运续金、全运前十”的目标。
目标一经锚定,省体育局迅速层层分解任务,逐个签订责任状,下大力气实施“新时代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教练员能力提升工程”和“运动员体能强化工程”,以期锻造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勤修“内功”,短短一年多便初见成效。2019年8月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是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青年运动会,也是对各省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一次大检阅,湖北代表团一举拿下83金67银105铜,参赛成绩位列全国第七,为26年来我省在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上的最佳排名;3个月后的第四届全国智力运动会,我省夺得8金4银3铜,金牌总数位列全国第四。
奋斗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我省健儿的备战计划和节奏。面对诸多不利影响,省体育局咬定目标不动摇,科学分析利弊,及时调整策略,采取了“三不”(目标不变、标准不降、要求不松)“三补”(技能不够体能补、时间不够加班补、弱项不够强项补)等措施,赢得了备战主动权。在延期一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荆楚健儿揽获2金3银4铜,续写了“届届奥运见金”的辉煌;随后的陕西全运会,我省在竞技体育项目上共夺得27金18银15铜,金牌、奖牌总数均创历史新高,在金牌榜上名列全国第六、中部第一。
大型运动会四战四捷,推动我省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跻身国内第一方阵,为湖北体育人完成新周期的既定目标积累了底气和信心。
夯实基础 硬件提档筑根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为了给运动员创造更好的训练条件,自2019年以来,省体育局以备战世界军运会、全运会、奥运会为目标需求,对洪山体育馆、东湖水上帆船基地、奥体中心、水上中心红莲湖基地等一大批省级训练基地进行提档升级改造,累计投入19.1亿元。此外,省体育局还通过实施“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四年行动计划”加大对基层体育设施建设的资助力度,以期为我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筑牢基石。据统计,2018—2021年,省体育局共资助县级“一场两馆”项目(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23个,金额达1.1亿元。
筑得良巢凤自来。2021年6月东京奥运会前夕,中国赛艇协会、皮划艇协会与省体育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红莲湖水上基地和东湖帆船基地正式成为国家级训练竞赛基地,我省水上运动项目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场馆升了级,科技保障也得跟上。省体育局投入1400万元购置一流训练器材在红莲湖基地建成北京以外的首个国家队人体运动表现和健康发展中心省级分中心,投入2500万元购置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专业训练装备在奥体中心新建体能训练中心……与此同时,省体育局还不断加强科医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运动员和运动队配备集教练、科研、医疗、心理于一体的复合型团队,采用生理生化采样、可穿戴式设备等手段,为运动员量身制定训练计划,提高训练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这套“组合拳”下来,效果在陕西全运赛场得以充分显现。我省健儿在游泳、跳水项目上拿下12金,刷新全运会历史最佳战绩,成为我省竞技体育项目当之无愧的主力军;赛艇、皮划艇项目一举突破20年未夺金牌的困局,接连揽获6金……新周期,跳水、游泳、赛艇、皮划艇等“涉水”项目将仍然是我省争金夺银的排头兵。
创新机制 多策并举激活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陕西全运会攀岩项目,湖北选手牛笛在女子速度赛中以超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冠,潘愚非摘得男子两项全能金牌,两位冠军均出自省体育局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办共建的攀岩队;与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大学、湖北二师分别共建女子排球队、湖北体操学院以及省轮滑、棒垒球训练基地;与潜江市共建小轮车队;与荆门市共建射箭队……像这种由省体育局与地方、学校、企业联办共建项目达19个。
职业体育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发展。去年武汉三镇队获得中甲冠军,成功跻身中超,新赛季与武汉长江队、江大女足一起亮相国内顶级足球联赛,使武汉成为全国除上海之外的第二个“一城三超”城市;武汉三人篮球俱乐部、武汉锟鹏篮球俱乐部、黄石东楚排球俱乐部又相继挂牌。多元化办队一改省体育局一家独办专业运动队的局面,极大充实了我省竞技体育的力量,形成举省备战的合力。
除了创新办队模式,省体育局还对教练员、运动员的选拔路径进行了改革。各项目中心实施全员竞聘,能者上庸者下,上一周期共有38名教练落聘或转岗,新一周期共有21名教练落聘或转岗;引进国内知名羽毛球教练杨明、射击教练李杰以及韩国篮球教练朴锺千等一批优秀人才,引进刘治宇、巨蕊、吴智强等一批优秀运动员,扭转了我省竞技体育人才“出多进少”的局面。
竞技体育要形成良性循环,后备人才培养是关键。近年来,省体育局着力构建以省专业队为龙头、6所省属体校为骨干、知名中小学为文化教育支撑、市州体校为基础、各类社会体育组织为补充的“1+6+名校+N”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发展兴趣—选材启蒙—重点培养”的成长链条,王宗源、汪周雨、闫子贝等一大批运动员通过该体系脱颖而出,最终成长为国家队奥运阵容主力。新周期,《湖北省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以12个县(市、区)为主体的体教融合示范区逐步建立,后备人才培养阵地正在进一步扩大、增强。
未来已来,触手可及。已经驶上快车道的湖北竞技铁军,正在不断改革创新中激发出澎湃动力,向着建设体育强省和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阔步前进。
记者:胡革辉 童军鹏
来源: 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翟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