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国家战略需求,让五星红旗在月球上保有不褪色的“中国红”;瞄准科技前沿,研发我国首个原子量子计算云平台;推动成果走出实验室,落地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人值守的大坝GPS自动监测系统……
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陆续出台多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科技界、经济界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显著提升,推动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了量质齐升的良好局面。
据统计,2021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000亿元,相比2012年,增长了近10倍。
改革 蓄好创新“源头活水”
“看!这面五星红旗是嫦娥五号带上月球国旗的同款,在月球表面正负150摄氏度的温差下,依旧保有不褪色的‘中国红’。这是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研发的新型纺纱技术。”
“这辆铁路道轨检查仪来自武汉大学刘经南院士团队,可以在高速运动时精密测量,精度达到亚毫米,将测量效率提高了30多倍。”
......
8月18日,位于湖北省科技馆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上,湖北科技成果转化亮点纷呈,观者自豪满满。
在湖北,刘经南院士研发成果——世界上第一个无人值守的大坝GPS自动监测系统,也转化落地了。徐卫林院士与有关医疗机构合作,研发织物结构人造血管,解决了硬质材料人造血管与人体匹配顺应性低、缝合性差、易形成血栓的难题。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这十年,湖北陆续推出“科技十条”“新九条”、科技强省建设“1+4”等政策文件,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科技成果评价、科技人才评价等改革试点,推动“揭榜挂帅”“赛马择优”、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制等一系列科技项目管理改革,共促一批批科研成果在荆楚大地密集转化。
2012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34.58亿元。2021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2000亿元,达到2111.63亿元,位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10年增长近10倍!
突破 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
一台新能源汽车白车身,多久可以焊接完成?
在华工科技自主研发的激光加工装备及激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上,最快仅需43秒!
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华工科技用15年时间研发出的高质高效激光加工装备及激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打破了国外垄断,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
作为科教大省,湖北科研基础厚实。目前,湖北拥有3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0所高校、3600多家科研机构、160多万在校大学生。
这十年,湖北以重点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以关键技术为切入点,以企业为主体,不断强化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推动高水平、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近日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武汉7所高校进入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工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
现今,湖北聚焦光电科学、空天科技、生物育种等优势领域,分别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牵头,联合高新技术企业等优势力量,组建10家湖北实验室,产出、转化一批原创成果。
揭榜 推动科技成果“变现”
7月,东风汽车公司自主设计科技成果“智能汽车电子外后视镜——车慧眼”挂牌成交。这是东风公司首例公开挂牌科技成果,也是在鄂央企科技成果首次在湖北技术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成功。
把企业需求挖出来,把高校院所科研成果推出来。近年来,我省持续开展“联百校 转千果”科惠行动、“鄂来拍”“鄂来揭”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科技成果集聚效应加快形成。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对接活动10余场,展示推介科技成果3400多项,被上百家企业“认领”。
今年,省科技厅发布“揭榜制”科技项目83项,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踊跃“揭榜”。据悉,“揭榜制”科技项目在湖北已经开展三年,先后面向全社会征集项目需求1424项,发榜312项,揭榜成功154项,对87个项目给予9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合计撬动企业投入9.1亿元,财政资金撬动放大10倍以上。
在武汉联影生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国内首台9.4T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正是“揭榜制”成果之一。通过“揭榜制”项目,武汉联影生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研究院深入合作,完成我国超高场动物共振成像从无到有的突破。
【数据】
湖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情况
2012年:234.58亿元
2013年:418.74亿元
2014年:601.74亿元
2015年:830.07亿元
2016年: 927.73亿元
2017年:1066.00亿元
2018年:1237.19亿元
2019年:1449.63亿元
2020年:1686.97亿元
2021年:2111.63亿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文俊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邓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