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即将结束,中小学生或多或少会出现入学不适应的非器质性病态表现,比如不想上学、不在状态,或者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等,心理学上称为“开学综合征”。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调整技巧,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多种表现 让人烦恼让人忧
有些学生,会在开学前或者开学后几周的时间里,表现出身体不适,比如失眠、嗜睡、头晕、头痛、心慌、胃痛、恶心、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在开学初期的课堂上,有些学生也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学习不感兴趣、小动作多、爱走神、无法安静、反应慢、紧张等症状。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会有厌学、做事拖沓、不守规则、懒散、不讲道理等问题。
上述躯体上或心理上出现的反常现象,属于心理学上的应激障碍,是由人们大脑潜意识里不愿意面对的、不接纳的、被压抑的、不愉快的一些负向情绪或者体验造成的。
当人们经历一段较长的假期或者休闲时光后,立即进入工作或学习状态,就会在心理和行为上面临一时难以适应的状况,需要有一段时间的过渡期才能找到工作或学习的节奏。这是正常的适应性过程。
通常情况下,我们允许这样的过渡期不适应性现象发生,因为大多数人通过自我调适,都能很快恢复到原有的状态。
四个技巧 远离“开学综合征”
想要帮助青少年尽快从“暑假疯玩模式”转换到“学习模式”,化解“开学综合征”,家长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调整作息要及时,培养时间控制感。
开学前,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有序地进行一天的作息安排,让孩子预先适应开学后的生活节奏,并培养独立控制时间的能力。比如,制作事务计划表,鼓励孩子严格执行计划,建立奖惩机制。如此,可以培养孩子的时间控制感,让他们拥有更好的开学状态。
2.收心不能急刹车,良好心态迎开学。
暑假期间,孩子的心态比较放松,没有学业压力,情绪比较好。想到开学后即将面临的各种学习任务和作业等,孩子情绪不稳定也可以理解。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开学前进行“收心小行动”。比如,回顾暑假生活,敞开心扉聊聊各自感受,分享收获与遗憾。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谈一下新学期的期待与规划,了解孩子的想法,并及时给予爱与支持。家长帮助孩子为暑假完美收官,孩子也会有更稳定的情绪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3.行为习惯早调整,提高个人行动力。
假期里,很多孩子会放松自我要求,加上家长的宠溺,就容易变得懒散、依赖性强,凡事都想让父母帮忙做。因此,开学前父母可以提醒孩子开学事项,并指导孩子独立完成适应性任务,比如按时起床、吃饭、睡觉,独自穿衣、准备学习用品、打扫自己的房间等。如此循序渐进,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行动力,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也能通过共同劳动增进亲子感情。
4.体育锻炼要重视,身心健康有力量。
暑假期间,一些孩子生活作息不规律,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导致身体素质不佳,精神状态不好,开学后容易出现身体疲倦和心理适应不良的情况。研究发现,每天坚持1小时的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增强身体素质,降低疾病发生概率,保持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
因此,家长和孩子每天要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比如散步、跑步、做操、打球、游泳、跳绳、跳远等。这样一来,孩子身心充满力量,就能以积极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生活与学习。
此外,在开学后,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多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感受,如是否保持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否在学习中感受到困难(注意无法集中、内容难以理解等),并及时给予孩子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来源:学生健康报 健康报
责任编辑:邓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