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又到了福寿螺的繁殖期。如果您经常逛公园,可能会看到水草上、桥墩上有一些粉红色的物体,这就是福寿螺的卵。
这些一团一团粉色的、呈葡萄状,“粘”附在水草上、石头、河岸和桥墩上的物体就是福寿螺的卵。
福寿螺清理工介绍,福寿螺晚上从水里上来产卵,早上爬下水里去了,一般看不到福寿螺,只能看到卵在水面上。
福寿螺有着惊人的繁殖能力,武汉园博园的水域内也没有它的天敌,每年只能依靠人工才能对它进行清理。
今年,武汉市园博园水域中福寿螺与之前相比少了很多。前段时间气温偏低,导致福寿螺繁殖较慢。另外,加强人工清理也是重要原因。
这些年,为了消灭福寿螺,武汉市园博园采取了多种方式。还特意养殖了几只鸭子,但清理效果并不理想。
据了解,福寿螺虽然有个很中国风的名字,但它属于外来物种,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流域。从外观上看福寿螺与我们经常看到的田螺很像,但事实上二者很容易区分:通常福寿螺个头会比田螺大许多,其次福寿螺的尾部是比较扁平壳比较薄,田螺的尾部比较尖壳比较厚。
湖北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杂草与外来生物入侵研究室副主任褚世海介绍,福寿螺食性特别杂、食量特别大。它取食的很多植物,都是人类重要的农作物,最重要的就是水稻。
专家表示,这种螺原本作为食用物种引进,后来发现寄生虫较多,且口感不佳,不适宜食用。专家表示,福寿螺内容易寄生线虫,而线虫会引起脑膜炎。在野外见到福寿螺的卵块时,可以把它弄碎,或者是生石灰把它销毁,降低它的种群的数量。
记者:张俊 张云华
来源:湖北经视《经视直播》
责任编辑:邓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