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全国第一,一大批制造企业进一步实现“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技改红利不断释放,开年来,湖北企业马力十足、加速生产、订单满满。
这几天,光谷企业长江电气公布了虎年首月订单总量:累计达7.8亿元,同比增长30%!快速增长的答案就藏在这条看不见人的产线上:一块块镀铝板被智能机器人抓起,折弯、打孔、裁剪……一气呵成。
湖北长江电气有限公司供应中心总经理黄飞宁:“一块板有50斤,以前人工需要25个人,现在我们投产了柔性加工产线,只需要一个人值守,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
这是华中地区首条智能化柔性生产线。去年,湖北先后发布“技改13条”和“技改提能、制造焕新”三年行动方案,分季度、分行业组织技改推进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长江电气投入1.2亿元,当年完成柔性产线智能化改造,用于生产企业的王牌产品——智能高低压柜。
湖北长江电气有限公司供应中心总经理黄飞宁:“生产效率提升40%到50%,2022年以来,我们就承接了鄂州花湖机场、雄安城投等重大项目的智能配电订单。”
像长江电气智能柔性产线这样的工业技改项目,去年全省共实施了6342个,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7.9%,占工业投资比重近半,增速全国第一!除了在武汉等大型城市,县域制造企业的技改项目,同样投入满满、亮点纷呈。
在推进智能化改造过程中,位于襄阳谷城的湖北三环锻造公司投入7.2亿元,新建7条复杂锻件智能锻造线,配置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扫描仪等设施,实现各单元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高效质检、快速生产。
湖北三环锻造公司模制车间主任左长兵:“这个设备是在线三维立体扫描仪,通过它可以对所有锻模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检测,过去人工检测需要3个小时,通过这个技术的运用,现在20分钟就完成了。”
通过实施技术改造,智能锻造线生产线人数由11人减少为5人,制品周期由5天缩短为1天,产品生产效率提高了36.4%,不良品率减少了12.6%。产品质量提升,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开拓了道路,美国戴姆勒、美国美驰、荷兰达夫等国际高端市场,纷纷关注到了湖北县域造的汽车锻件、转向节。
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海涛:“开年以来,我们公司订单爆满,一月份完成了销售1亿300万元,二月份国内国际订单纷至沓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完成2022年生产的经营目标实现稳增长。”
企业获得感满满,开年谷城县财政拿出3884.77万元,奖励科技创新企业,持续发力技改。
襄阳市谷城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魏发兵:“政府拿出巨额资金奖励企业,把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信息化作为工业突破的发力点和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技改全覆盖。”
今年,围绕16条重点制造业产业链,我省工业技改将继续保持“高水位”:计划实施过亿元技改项目1500个,技改投资超5000亿元,预计全年增长25%左右,占工业投资比重保持在45%以上,为湖北再续精彩提供不竭动力。
来源:长江云
责任编辑:邓植元 / 编审:翟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