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以充足能源保障为企业提供强劲动能 全力以赴夺取“开门红”

2022-02-18 09:03      云上谷城

起步就是冲刺!新春伊始,全市各地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工业企业第一时间复工复产,投抢抓生产拼开局,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作为项目建设和工业企业生产重要的能源供给企业,湖北华电襄阳燃机热电有限公司、襄阳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和国家电网襄阳供电公司等企业克服原料价格上涨等难题,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转的“压舱石”作用,为全市顺利实现“开门红”提供充足要素保障。

发挥央企“压舱石”作用

全力以赴保障企业供热

2月14日,走进湖北华电襄阳燃机热电有限公司,燃气机组正繁忙运转,四周蒸汽氤氲。

受天然气价格上涨影响,企业自去年9月20日投运以来,持续面临巨大生产经营压力。“开工没有回头箭,越是在能源保供的关键时期,我们越是要充分发挥央企‘压舱石’作用,全力以赴保障全市工业企业供热需求。”党委书记、董事长何江茂说。

去年,面对项目建设任务繁重、天然气资源紧缺、价格上涨等诸多挑战,湖北华电襄阳燃机热电有限公司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尽早投产、能源保供”要求,全力以赴做好项目建设、机组投产、能源保供等工作。

“机组自投运以来,运行状态良好,能耗指标和环保指标均优于设计值。2021年完成供热量14.39万吨,发电量2.44亿千瓦时。”何江茂介绍,在保供关键时期,公司针对国内燃气机组投产初期普遍存在非停次数较多的问题,成立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技术骨干组成的“防非停”突击队。提前分析、提前预防、提前消除,筑牢了安全生产的“防火墙”,有力保障了电力、热力能源安全、可靠供应。

与此同时,该公司千方百计落实燃料“口粮”,主动争取天然气上游单位支持,与中石化签订《天然气销售及购买补充协议》,精细优化供热旺季气量和气价组合,千方百计保障保供“口粮”。

以冲刺“开门红”为己任

千方百计满足企业用气

2月14日,在襄阳华润燃气有限公司智慧管网管控平台上,全市燃气管网分布、企业用气等情况一目了然。

襄阳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颖介绍,全市2021年全年共用气合计5.23亿方,同比上涨4252万方,涨幅8.8%,全市供气情况总体平稳,未发生限停气情况。

为满足全市用气需求,去年,我市开辟了多气源供应,已建立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华润燃气、LNG五类气源渠道,优化气源结构,保障全市供气稳定。

“今年一季度,我市预计管道进气量1.55亿方,较去年同期上涨2081万方,增幅15.5%。2月受极寒天气影响,襄阳区域用气缺口预计580万方,我们正全力争取气源,确保全市供气稳定。除2月外,气源整体充足。”李颖说。

面对目前严峻的用气形势,李颖介绍,迎峰度冬以来,该公司已从总公司借资2亿元从天然气交易中心购买高价气源,全力保障全市用气正常供应,不计代价确保全市用气万无一失。

“这段时间就是我们弦绷得最紧的时候,接下来,我们将积极加强上游气源协调工作,努力争取上游管道气资源,充分利用储气调峰设施补充冬季调峰缺口。采购市场液化天然气气源,确保液化天然气气化保供期间的气源充足稳定。”李颖说。

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

全心全意服务企业用电

用电量是工业企业发展的晴雨表。

“2021年,我市全社会用电量180.82亿千瓦时,增幅12.77%。”2月14日,国网襄阳供电公司总经理刘华锋介绍,为贯彻落实全市深入优化营商环境会议精神,持续弘扬“店小二”作风,国网襄阳供电公司成立了服务政府重大项目供电领导小组,主动上门对接谷城吉利硅谷、襄阳比亚迪产业园、湖北中力机械等重大项目。

与此同时,该公司聚焦“三零、三省”服务,深化“襄电e办”品牌建设,试点推行“刷脸办电”,实现市中心城区10千伏及以下电力接入外线工程建设项目“一网通办”和水电气一体化过户,小微企业业扩配套电网项目平均建设周期压减至10.8天,低压居民、非居民用户平均接电时间分别压降至1.8天、2.2天,完成“零费用”接入2.9万户,压降客户用电成本约1.4亿元。配合制定深入推进转供电改革实施方案,完成佳海工业园等14个转供电主体、7198个终端用户改造接收。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好电网科学调度,持续优化供电服务,主动服务好我市经济主战场建设、服务好地方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全力保障我市各项事业实现‘开门红’、再攀新高峰。”刘华锋说。

金恒昌纺织:技改提品质降成本人工支出减少700万元

2月16日,走进湖北金恒昌纺织有限公司(简称金恒昌纺织)的生产车间,现场繁忙有序,到处都是工人忙碌的身影,“我们目前是24小时满负荷运转,预计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可以增加10%的销售收入。”金恒昌纺织总经理马航告诉记者。

金恒昌纺织作为2018年招商引资的项目,其生产线全部采用国内先进的超高速、数字化喷气布机和喷水布机,引进国际知名的意大利萨维奥自动络筒机,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升级,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5倍,人工减少一半,产品可用于高档服装,是鄂西北产能居前的喷气织布企业。

2020年以来,受外部环境的多重影响,传统纺织服装面临空前压力,为尽快回笼资金、实现良性循环,金恒昌纺织一方面紧盯国内服装、印染、绣花等厂家开发内销客户,另一方面通过技改提高产品品质,降低人工成本,这也使得2021年金恒昌实现生产总值1.78亿元。

马航说:“今年我们新投入了5万锭纺纱设备,万锭员工由原来的50人降低到现在的23人,整个车间可减少用工120人,光这一项人工支出每年可减少700万元的支出,同时新的设备在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的同时,使得产量也有了大幅的提升。”

与此同时,随着进出口贸易逐渐恢复,今年,金恒昌纺织也将继续加大技改投资,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今年还将投入8万锭纺纱设备,提升企业的整体生产能力,预计今年的产值可达到1.8亿元。” 马航说。

对于一季度“开门红”,马航更是信心满满,“开工即决战,起步即冲刺。金恒昌纺织将持续发力,把握市场趋势,创新驱动,科学布局,推动技改,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产品工艺,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全年精彩不懈努力。”

世阳电机:坚持智能化升级新设备月增产值200万元

“我们现在都是满负荷在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4月份。”2月16日,在襄阳世阳电机有限公司(简称世阳电机)的生产车间里,世阳电机常务副总经理胡彬高兴地告诉记者。

作为一家集电机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型高新技术企业,世阳电机产品在省内同行同类产品销量中排名第一,在国内技术领先,其中自动嵌线流水线、数控圈带动平衡机、真空浸漆烘干设备等都是国内电机行业技术领先的生产设备。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世阳电机实现利税493万元,产值8750万元,比上年增加36%,新一代YE4节能电机登榜工信部第六批绿色设计产品目录,国内技术领先。

“为了提升产能,降低人工成本,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设备升级,使得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一直都在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升级,去年11月安装调试成功一条自动定子嵌线流水线,该流水线日产量达160台,产值一个月可以增加200万元。”胡彬说。

技术领先的产品使得今年以来,世阳电机一直都处于满负荷的生产状态,“我们今年正月初六就已经全厂开工了,一季度的订单金额已经达到3500万元,全厂100多名员工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胡彬告诉记者。

对于今年的发展目标,胡彬更是信心满满,“我们将会投入第二条自动嵌线流水线,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产能,实现今年1.2亿元的目标产值。”

云川光电:自主创新促发展 产品订单源源不断

2月17日,走进万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洲电气)旗下企业湖北云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云川光电)的生产车间,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各司其职、干劲十足,一派繁忙景象,“我们现在订单已经排到了4月,实现今年的‘开门红’已成定局。”云川光电副总经理屈中强告诉记者。

作为万洲电气旗下的子关联公司,云川光电拥有近20年的红外LED光电器件研发及生产经验,现已成为国内众多一线品牌企业的优质供应商,生产的LED节能照明产品、红外接收器广泛应用于家电、工控设备、市政照明工程等领域。

云川光电副总经理屈中强说,一直以来,云川光电都在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通过自主研发增加了智慧路灯、城市亮化灯具、防爆灯具等新产品,使得产品类目更加丰富,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不断进行的技术创新,云川光电拥有很强的产品优势及市场竞争优势,拿到多个订单,实现了销售收入的稳步增长。”

新的一年,在满足日常订单的基础上,云川光电将铆足“虎劲”,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蓄势长远发展,“我们今年将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继续扩大在本地市场中的市场基础和业绩规模,并根据外部市场格局的变化,借助光电新车间的投入使用,力争在高端红外LED用户市场有新的斩获。”云川光电副总经理屈中强告诉记者。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邓植元 / 编审:严华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