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116
我国首款新冠口服药
昨日,一则消息
国内首个新冠特效药VV116
有望于下半年申请上市
火速冲上热搜!
01
在汉科研机构参与研发
VV116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治疗小分子药物。年内通过临床试验后,将第一时间启动上市(NDA)申请。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亚药物研发中心等共同研发。
君实生物与旺山旺水达成合作,共同承担该药物在除中亚五国、俄罗斯、北非、中东四个区域外的全球范围的临床开发和产业化工作。
据公开报道,当地(乌兹别克斯坦)时间12月30日,中国企业研发的新冠口服药VV116在乌兹别克斯坦获紧急使用授权。
目前,VV116已在国内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成为全球继默沙东的Molnupiravir和辉瑞的PAXLOVID,中国首款获批上市的新冠口服药。
美国默沙东的新冠口服药Molnupiravir
02
对病毒及变异株有显著抑制作用
央视新闻报道,临床前药效学研究显示,VV116在体外对新冠病毒原始病毒株和变异株,例如德尔塔病毒等都有显著的抑制活性作用。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沈敬山研究员科研团队与合作科研机构通过在腺病毒小鼠模型上的试验发现,口服VV116可使病毒滴度降低到检测限以下,可以显著改善实验模型动物肺组织病理变化,一系列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实验显示,VV116的安全性较好且无遗传毒性。
03
三种技术路线,同步加速研发
当今,世界各国正在研发的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已有150多种,但是,真正进入临床试验并获批或有望获批的却为数不多。归纳起来,药物的技术路线有以下几种:
第一大类是研发直接抗新冠病毒的药物,美国默克(又称默沙东)的新冠肺炎口服胶囊Moluiravir、辉瑞公司新冠口服胶囊Paxlovid,这两种药都是直接攻击新冠病毒。另外,还有我国进入临床试验的首款新冠口服药VV116。
第二大类是研发对抗新冠病毒的抗体药物,如此前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特效药,2021年12月8日已正式被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还有几款抗体疗法药物:丹序生物的DXP604、君实生物旗下的JS016和JS026、武汉生物的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舒泰神的单克隆抗体BDB-001注射液也在加紧研发,投入临床试验中。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
第三大类是研发平息(抑制)免疫系统激烈反应的药物。这类已有很多既有的药物,如地塞米松就被证实可以抑制免疫系统过度反应,从而有效挽救重症患者的生命。
三类药物适宜在新冠病情的不同阶段使用。在患病之初,主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以抑制病毒复制和造成对人体的损伤,因此可用第一和第二大类药物。在病情晚期则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以避免免疫系统过度反应而产生免疫风暴,反而加重病情并导致病人死亡。
我国已投入约3.15亿元研发各类治疗新冠的药物,3条技术路线均有部署,这些药物已立项53个。目前,除了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特效药上市外,首款口服药VV116研发企业评估,预计于2022年下半年递交上市(NDA)申请。国内上市申请正同步推进中。
在疫苗和药物的加持下,原则上讲,经过未来一年,无论是群体免疫水平,还是通过疫苗建立的免疫屏障,再到新冠治疗药物的上市,都意味着“这可能是最后一个‘寒冬’”。张文宏此前接受央视新闻记者采访表示。
口服药物是新冠病毒暴露后的治疗
而非事前预防
加强日常卫生防护
仍是我们阻隔病毒最有效的方式
来源:澎湃新闻 央视网 北京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邓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