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有力度,民生才有温度。“这条公交专线开通后,我们去城区方便多了。”6月25日,襄州区双沟镇一名村民兴奋地说道。
途经35个站点,单程约33公里,惠及沿线40余万居民,6月1日,襄阳城区至双沟镇公交专线正式开通,极大地方便了双沟、张家集、程河、朱集等乡镇居民出行,也为襄东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这是我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今年3月以来,我市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全市各单位立足本职,高位推进,在办实事上精准发力、担当落实,创新方式载体,将实事办到企业和群众的心坎上。
察民情访民意,深入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群众办实事需要发挥好‘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深入基层、走到一线,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心声、聚焦群众关切,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海梅说。
下基层、进企业,捧着真心来,带着问题去,相关单位和部门用“办实事、办好事”的态度和责任感深入了解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
5月18日,我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现场会暨“党风政风热线走进园区”特别节目。利用党风政风热线,党员干部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需求,找准查实基层和群众的烦心事。
截至目前,我市已举办党风政风热线走进社区、走进园区活动6场,70余个职能部门面对面受理群众诉求、解答群众咨询、回应群众关切,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赞誉,党风政风热线成了党群沟通联络的民生热线、民心热线。
为民解忧纾困,记者也在行动。5月28日,以“不忘初心访民意,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题的2021襄阳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社区行”活动正式启动,记者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帮助居民反映问题并协调解决。活动当天,记者跟随住建、公交等单位工作人员到居民反映问题的地方查看,督促部门现场给出整改措施,承诺整改期限。
助力乡村振兴,干部行动在一线。5月20日,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全体党员深入联系包保的谷城县茨河镇青鞍山村,对脱贫后的群众开展访谈,进一步了解贫困群众脱贫后的所思所盼,收集问题和诉求31个,并一一解决。
推动消防安全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为方便广大群众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快速获取消防服务,襄阳市消防救援支队建立服务群众接待日制度;整合服务热线,将“96119”归并到当地12345热线;推行“码上回访”,当事人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对执法情况进行评价,让消防安全工作更接地气,更贴近居民生活。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增进民生福祉;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各项重大民生议题,我市相关单位和部门持续行动,不断推出一批批利民措施、惠民政策。
出实招见实效,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在广泛了解社情民意的基础上,我市从“小切口、影响大、能办到、群众直接受益”的事情入手,推出一大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
“孩子放学再也不用担心了,在‘红色驿站’有人看着,还能辅导学习。”在陈营社区“红色驿站”,一位居民高兴地说。
2020年以来,襄阳一共建成584个“红色驿站”,分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党员和社区志愿者在驿站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居民可以随时进去休息、喝水、看书。不仅如此,“红色驿站”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包括“养老驿站”“健身驿站”等,功能丰富,服务也越来越人性化。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依托,社区里的“实事”最贴近生活,最能让居民有获得感。
襄城区古城街道办事处全面推行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并且“365天不打烊”,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在民主路社区,60岁以上老人通过手机“一键通”呼叫,可随时享受居家照护、生活帮扶、家政服务、法律维权等服务,开启老有所依新服务……
越来越多的社区为民众解决一件又一件生活“小事”,不断办成一件件惠及民生的“大事”。
基层党组织当好群众“贴心人”的同时,各级单位、政府部门也纷纷下沉一线,为群众带去实实在在的福利。
市政府研究室把“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到“双报到”联系点七里桥社区。得知七里桥社区内部分背街小巷未安装路灯,市政府研究室积极协调各方力量,第一时间为白庄小区和肥皂厂厂区家属院安装和更换路灯20余盏,照亮了居民回家的路。
市行政审批局开通“政企直通车”专线,企业可通过拨打12345热线、12345微信公众号留言等渠道,咨询惠企政策或反映相关诉求,由12345热线在线解答或转办至县(市、区)及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做到有问即答、有求即应、有难即帮。今年以来,“政企直通车”专线共接听受理企业诉求245个,办结率达到98.8%。
市水利和湖泊局以人民为中心,高标准筑牢农村饮水安全保障。2021年,筹措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经费951万元,维修养护169处农村饮水工程,覆盖108.9万人,有力保障了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问题解决、措施落实,才能使办实事真正达到“群众高兴,企业满意”的结果,才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践行初心使命,以务实作风彰显“襄阳担当”
“要始终把人民至上理念贯穿实践活动全过程各领域,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开展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和检验标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胡勇表示,要坚持务实作风,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坚决杜绝形式主义。
今年是我市作风建设“服务年”,结合“服务年”工作要求,各地各单位纷纷表态,将进一步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突出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三服务”导向,不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实走深,以扎实成效惠及于民、取信于民。
市人社局坚持创新引领,通过优化流程、靠前服务、主动作为,以“无申享”改革助推惠企政策又好又快落实。截至今年3月底,通过“无申享”服务,已为全市5870余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4亿元,稳定岗位24.8万个。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想到更多服务市场主体的“好点子”,当好“店小二”,推动办成更多益企益民的实事。
枣阳市立足“我为企业解难题”,畅通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市帮扶干部共走访企业1000余次,发现困难问题59个,帮助企业疏通各种难点、堵点、痛点问题30多个。下一步,枣阳将坚持党员干部带头,进企业开展精准帮扶,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为企业解决更多问题。
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邹磊表示,全市法院系统将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加大顽瘴痼疾整治力度,持续加大线索核查办理力度,持续抓好建章立制工作,持续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不断激励全院干警干事创业、履职担当。
责任在肩上,人民在心头。一件件实事,办进了百姓的生产生活中,办到了市民的心坎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将继续俯下身、沉下心、摆正位,带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推动形成各级党组织聚焦聚力、广大党员积极行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形成“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襄阳经验,彰显“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襄阳担当,让为群众服务的脚步永不停歇。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邓植元 / 编审:翟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