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经济开发区在乡村振兴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涵,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乡村建设向着“四美”转型发展。
从“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型。突出“北河自然风光带”建设重点,以高速高铁出入口的刘家沟村和远离工业区的洞山寺村为试点,努力建设过山口--新店桥、聂家滩--刘家沟、三岔路--鲍家湾三条魅力乡村休闲观光精品线路。刘家沟村 “花红谷”1200亩花红基地,新栽种花红3.8万棵、金丝皇菊 2.4万株,打造“襄阳花红红万家、金丝皇菊惊天下”的高颜值和全省“花红第一村”的新形象;洞山寺村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集中种植2.1万棵油茶、1万株杏树,与相临的城关镇青山村共同打造“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谷”生态景区;彭家山、白龙岗两个社区联合建设现代工业旅游景区;鲍家湾、苏家盘等村依托肥沃的岗地、广布的池塘,引导鼓励农户栽果树、植莲藕、养鱼虾,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采摘园、垂钓园。近年来,全区三分之一的村(社区)被评为美丽乡村示范单位,乡村振兴“一带两点三线”规划布局初现成效。
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型。改善环境是“持久战”,关键在模式创新和建章立制。坚决打赢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厕所革命、高速高铁国省县道沿线环境专项整治攻坚战。刘家沟探索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处理、乡村绿化亮化等社会公益项目;白龙岗精细化实施村收集、区清运、县处理,垃圾处理常态化,破解“垃圾围村”;胡家井将环境整治纳入社会治理“三百工程”,设立“百分奖”,充分调动辖区居民通过积分方式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变干部“唱独角戏”为群众“跳集体舞”,形成“党委领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建共享共治的新机制。
从“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型。按照“保护建筑、保持风貌、保全文化、保有生活”的要求,改民居、建三园、讲故事、强素质,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农耕文化、传统文化,通过墙画、书法、雕塑、小景点等多种方式展现乡村文化特质和地域特色,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由“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组织编撰“刘家沟--蛰伏乌鞘岭”“蒋家冲--天星沟传说”“彭家山--真武庙前斗青龙”等15个村故事,建立村史档案22套;2021年全县少年儿童绘画大赛暨刘家沟“花红谷杯”绘画作品展,吸引了县内外3000余名少年儿童报名参赛,催生刘家沟村文创产业发展新业态。
从“环境美”向“发展美”转型。环境美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发展美。近年来,开发区各村(社区)大力发展体验经济、文创经济、电商经济、民宿经济等新业态,把美乡村、育产业、富农民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美村与富民相互促进。全区十几家起点高、设施全、文化厚重的农家乐脱颖而出;洞山寺村、锅底湖社区等地依托绿谷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以草莓、桑葚、葡萄为主的瓜果采摘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亩均增收破万元。农村环境的巨大变化,吸引全国各地客商纷至沓来,截至4月底,前来开发区洽谈合作项目的客商136人次,引进项目21个,总投资65.08亿元,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谷宣
来源:谷城经济开发区
责任编辑:杨守荣 / 编审:严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