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回家祭祖是寄托哀思不忘本不忘根的最直接表现。中国人向来看重生死,尤其在农村,亡人要厚葬,一为尽孝,二为泽荫后代。但是部分地区墓地却存在着乱象。
死人与活人争地
在一些村里,攀比风盛行,将丧事的隆重程度和规模与孝顺挂上了钩。
于是坟包越修越大,丧事规格也越来越高。如果谁家办丧事花钱少,就会被视为“不孝”。家里人去世了,就必须要买口棺材,最贵的七八千,最便宜的也要三四千。而从安葬到三年后立碑,全部预算下来,少则三四万,多则七八万。
据冷集镇袁冲村党支部书记赵鹏君介绍,村里人均耕地1.6亩,修一座坟,正常情况下,需要10平方米左右,最多的可以占到半亩地,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现象非常严重。
在这种攀比风气的带动下,墓地越修越大,加剧土地资源的紧张程度。
公益性公墓建设
如何解决“死人与活人争地”?很多地方开始推行殡葬改革。
谷城县目前统筹了3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一共是规划了137个农村公益性公墓。
村子集中的地方,两三个村、三四个村共建一个公墓,在村子分散的山区,每个村都建有一座公墓。
按照每个村的人口千分之六的自然死亡率,然后按照二十年进行测算,每亩地安排穴位是300个,每个墓穴是0.24平方米。与之前相比,占地面积大大缩小。
先建园、再建绿、后建墓
谷城县在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中,要求墓区绿化率达到60%以上,保证墓区一年四季有花开,草坪种植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草坪,树以本地的树种为主。以往分散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坟头不见了,上坟时,也不会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了公墓,祭扫也更加干净。
专人日常管理
为了管理好这些公墓,每个公墓设有一个公益性岗位,指定一个专人进行日常管理,并进行统一的安葬,统一的刻碑。日常的维护,主要侧重引导老百姓不要在墓地里烧纸钱、燃放鞭炮,保持公墓的日常环境卫生。
请大家
文明祭扫
来源:云上襄阳
责任编辑:冷晶晶 / 编审:翟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