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 网络购物消费陷阱多,避坑攻略了解一下!

2021-03-15 09:29   云上谷城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购物成为了当下非常流行的购物方式,然而网络购物中花样百出的陷阱让却消费者防不胜防。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之际,小编为您梳理网络购物消费陷阱及避坑攻略,让您在网络购物中省心更放心!

网络消费陷阱主要有以下六点:

(一)直播带货戏路多

在直播带货领域,部分直播带货商家存在虚假宣传、直播刷粉丝数据、销售量刷单造假等行为,引诱消费者购买后却对消费者兜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等,还有部分主播将消费者引至信用资质不佳的第三方进行私下交易。

(二)红包优惠水分高

有的商家使用“限时抢购”“爆款秒杀”“巨惠特卖”等字眼来吸引消费者下单,实际上是“先涨后降”的套路;还有的优惠活动可能就消费期限、商品品类、消费金额等设置一定的“门槛”,消费者达不到这些门槛,就不能享受到优惠。

(三)预付定金套路多

许多平台与商家推出了以支付定金能够享受优惠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提前下单,这种商品预售模式看似优惠,但通常情况下“定金”支付后,如果消费者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尾款,“定金”不予退还;如果商家违约,则返还消费者定金的双倍。

(四)售后服务难保障

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不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出的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定、不向消费者提供购物发票、售后电话无人接听形同虚设、商品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却要求消费者去鉴定、不履行“三包”义务、对消费者退货或者退款请求拖延处理等。

(五)合同违约很常见

大促期间,有的商家为了冲击销量或是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打出“秒杀”“竞拍”等低价促销活动,以此吸引大量消费者下单购买,但此后,商家要么迟迟不发货等待消费者主动取消订单,要么是“订单异常”“商品缺货”“操作失误”“系统错误”等借口为由单方面强制“砍单”。

(六)网络欺诈会伪装

现在的电商购物平台五花八门,消费者难以辨别真假。当消费者向商家或平台提供或者授权基本的个人信息后,一些钓鱼诈骗电商平台会以此为契机,向消费者推送不明链接、弹窗、二维码等信息,或者假借快递包裹丢失等名义,诱导消费者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码等重要个人信息,进而形成网络欺诈。

怎么规避这些问题?中消协提醒购物前要注意这些:

1、坚定理性消费心态,切记量需而入。

面对各种促销、优惠广告,消费者首先要保持理智,根据自己或者家庭的实际需求选购商品,而不要被商家的“特价”“清仓价”“全网最低价”“秒杀”或“数量有限”等各种促销宣传活动冲昏头脑而盲目冲动消费。

2、尽量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较高的商家进行交易。

资质齐全、信誉较高的商家,其经营行为相对较为规范,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也有较高的保障。消费者千万不能贪图价格便宜就登录陌生网站或者点击不明链接进行交易,更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的微信、QQ等进行私下交易,以免吃亏上当。

3、提前做足“功课”,不被各种“假优惠”陷阱误导。

下单前要货比三家,如果网上的商品价格与实体店价格过于悬殊,不要盲从轻信。此外,还要对商家促销活动是否有实际优惠进行评估,警惕“明降实涨”等价格陷阱,避免因贪便宜而上当受骗。

4、慎重预付定金,防范消费陷阱。

看清预付规则。消费者购买前要注意“优惠”的有效期限、使用范围等限制条款,以避免遭遇订单被取消且定金无法退等问题。定金支付后,要及时关注商品进展,在约定的期限内支付尾款,避免因违约而遭受经济上的损失。

5、认真行使“先验后签”权利,确认无误再签收。

收到商品时,消费者应当行使“先验后签”权利,仔细验货。尤其是一些贵重物品和易碎品,一定要确认货品完好无损并符合双方的约定后再签收。遇到快递商品损毁或者与约定严重不符的,消费者有权拒签。

6、重视个人信息保护,不轻易向商家授权。

消费者尽量不向商家提供或者授权,以免被商家过度收集或是用来推送广告信息。同时,尽量选择经营规模较大、信誉等级较高的正规电商,谨防钓鱼诈骗网站。此外,快递包装上也常常含有消费者的姓名、电话和地址等个人信息,消费者应在丢弃快递包装前,先将个人信息撕毁或涂抹,防止泄露。

7、注意留存购物证据,依法维护权益有保障。

消费者要妥善保留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电子订单、付款记录等电子数据、索要购物凭证、发票或收据等相关凭证。当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消费者可先行与经营者或交易平台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依法向经营者或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者直接拨打12315热线投诉。

整理:甘小芳(实习生)

来源:综合经济日报、法制日报、辽河晚报等

责任编辑:翟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