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香港商报》推出特别报道《金庸先生笔下的千年古城襄阳:焕发新姿 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
越来越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物流,让雄踞汉江中游的千年古城襄阳正成为投资的沃土。
2020年,591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落户襄阳,全市新增企业法人275个,入库开工项目464个,入库投产项目438个,三项指标数均居全省第一。
2020年,襄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00亿元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01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2104.13亿元,下降7.3%;第三产业增加值1984.83亿元,下降4.5%。襄阳经济运行从“ 暂停”到“重启”再到“加速”,划出一条来之不易、弥足珍贵的“V型”上扬曲线。
襄阳提出,“十四五”期间,经济总量要突破7000亿元,解决湖北没有五千亿到一万亿城市的发展之痛。
而增长的最大底气,来自于当地越来越优质的营商环境,来自于当地第一支柱产业——汽车产业,来自于当地越来越优美的居住环境。
如今的千年古城襄阳,正以昂扬姿态走进新时代、赢得新发展。
襄阳高新区:下足功夫打造营商环境样板区
2020年,襄阳高新区全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提质,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今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0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亿元;外贸出口4.3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地方公共预算收入26.5亿元。
一个个喜人的数据背后,是高新区全面落实中央、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以高品质营商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努力。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为企、为民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全力打造“创新高地、政策高地、成本洼地”的营商环境品牌,2020年襄阳高新区开展了企业发展及民生问题调研活动。调研活动以问题为导向,走进企业、贴近群众,找问题、听心声,详细了解企业的困难、居民的诉求,为企业纾困解难,切实回应民生关切。
2020年7月,为进一步落实《高新区营商环境大讨论活动方案》工作安排,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攻坚工作,确保问题大排查工作取得实效,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创新工作形式,组织区直部门、市直派驻单位和各镇(办)共34家单位开展了营商环境体验式评估活动。
营商环境体验式评估活动由区直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及窗口工作人员以企业法人身份或办事群众身份在政务服务中心,从“一网通办、一事联办”事项目录清单、政务服务大厅高频办理事项中选取事项,进行交叉式体验办理。活动为期一周,体验高频事项10个,收集整理问题3大类75条。
目前,高新区已上线“我要申请公租房”“我要开药店”“我要开物流公司(货运)”等9个“一事联办”事项,其它“一事联办”事项正在进行上线测试,近期也将陆续上线,方便群众办事。
襄阳市招商系统走出去力争“全年红”
当前,围绕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各项要求,襄阳市招商系统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围绕招商引资项目招引落实落地,不断压实主体责任,用动真碰硬倒逼责任上肩,力促招商引资工作“开门红”“全年红”。
襄阳市招商局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安排的重点招商工作进行了分解,对每项工作都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和完成时限,要求每周汇总进展、每月上报市政府,确保每项工作快速推进、落到实处。
该市招商局副局长黄学表示,市招商局各产业招商科室和市招商服务中心将根据产业招商地图和策划的重点目标企业,加快“走出去”上门对接,加大赴“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福建、成都等重点区域招商力度,“3月1日起,我们的招商干部将开始立行即走,实现目标企业拜访率达100%,目标企业回访率达30%,以项目为王,紧盯项目落地,力促招商引资工作‘开门红’‘全年红’。”
定目标、抓进度,闻令而动的还有各县(市)区的招商部门。高新区是全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今年,高新区招商部门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力争全年全区招商引资正式合同投资额、工业项目正式合同投资额、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三项指标均增长10%以上。
高新区招商与国际合作公司董事长周宏林表示,高新区招商部门今年将进一步强化大数据招商,加快搭建大数据招商平台,依托线上平台的信息共享、数据分析,实现线下精准招商。同时,在保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注重补链、延链、强链、建链,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逐步形成龙头产业更大更强,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东津新区,襄阳(大湾区)工业园一、二期已经入驻24家企业,覆盖手机、汽车导航仪、触摸屏、光学镜头、光模块、充电桩等消费类电子生产型企业;投资20亿元的东风电驱动项目将于今年5月竣工投产,该项目将创建省级示范性绿色智能工厂。今年将围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和文化创意等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闽三角、京津冀地区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走出一条产业立区、产城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延链、强链上做文章,在建链“填空”上下功夫。今年,南漳将全力推进龙蟒钛业15万吨改25万吨扩能项目,引导兴发集团由钙化工向硅化工进军,实现磷、钛、硅、钙循环发展,做强精细化工产业;支持华新水泥发展机制砂、预制件,引导威利邦木业等异形建材企业延长产业链,做大新型建材产业。同时,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食用菌深加工企业集聚,向产业链终端迈进,做优农产品深加工。
以招商引资的实效,增添老河口高质量发展的实力。今年,老河口将在理清产业优势,盘活存量资产的基础上,科学谋划项目,建立产业链全景图,编制招商引资推荐用地目录,制作存量建设用地招商地图,全力做好与东风等央企、国企的合作招商,与优质外部商会、行业协会的以商招商,与省高新投、汉江国投合作的资本招商,主动融入襄阳自贸区建设,扩大外向型市场主体招商。
襄阳1631项政务服务一日办结
“吃个饭、逛个街的时间,就拿到许可证,太方便了。”2月23日14时34分,襄阳市某化工企业负责人刘女士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办事窗口,拿到了“压力容器使用许可证”,整个办理过程用时3小时49分钟。
今年以来,襄阳市行政审批局以“减时限”为切入点,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群众办事满意度。湖北政务服务网显示,目前,襄阳市1837个政务服务事项中,实现一个工作日办结的事项数量达到1631个,占比88.79%,位居全省第一。
襄阳市行政审批局审改科长邓汉彬介绍,襄阳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至2020年底,已有1075个事项的办理时限排名全省第一位,但同时存在少数部门有意拉长办理时限、78个事项办理时限排名全省末位、513个事项全年零办件等问题。
1月14日,襄阳市召开“全市政务服务减时限专题督办会”,明确提出“办理时限能争第一必须第一、不是第一说明原因”的硬目标。襄阳市各单位迅速行动,通过精简审批层级、开展并联审批、推行告知承诺制、深化大数据应用等举措,进一步开展服务流程再造,着力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繁、慢”问题。“排污许可证核发”“经营国内船舶管理业务审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许可”“社会保险费延缴申请”“公益性岗位认定”等高频事项,均由原来的5至8个工作日缩减为1个工作日。
襄阳半年整车产量突破15万辆
汽车产业,约占襄阳整个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 。
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郄英才表示,如今的襄阳汽车产业,已形成了核心零部件制造、整车检验检测、销售服务,包括研发等一系列的产业链。目前,襄阳的汽车产品两大类:一类是中高端的乘用车;一类就是轻卡。近几年,襄阳先后下线了,像新天籁、英菲尼迪、奇骏等这些品系,这些品系还是比较畅销的。
据襄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介绍,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工业企业停工停产时间平均超过1个半月。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2020年襄阳市汽车产量实现38.27万辆(含新能源汽车),与全国汽车产量增长幅度呈现同步趋势。
据介绍,2020年上半年,东风康明斯发动机累计销售10.13万台,同比增长8.6%,创下近9年新高。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生产组织与科技创新的贡献外,离不开朗弘盛世公司等配套公司的支持。”
襄阳市经信局局长段细柱介绍,该市创新建立产业链复工复产协同机制,推动产业链企业整体协同复工复产。去年3月10日,东风公司在襄阳企业全部复工;去年3月15日,293家东风系产业链配套企业全部复工。
襄阳高新区党委书记邓卓海说,产业链共同发力推动了汽车产业快速复苏。新日电动、德纳车桥、东风股份、风神等重点企业2020年6月份销售额分别增长90.6%、73.6%、25.4%和18.1%,拉动工业经济增长12.9个百分点。
东风轻商是东风股份的重要板块。去年8月4日,记者在该企业T17高端智能焊装制造项目发现,每80秒,就有一辆轻卡下线。该生产线属于柔性生产线,实现包括新能源车在内的23种基础车型500多种细分车型的共线生产,属于全国首创,达到国际标杆水平。
数据显示,东风轻商创造了单月单班1.62万辆的历史新高。作为东风轻型车主力,东风轻卡2020年上半年实现销售73099辆,同比增长11%。
襄阳市还推动重大项目尽快达产见效,助力汽车产业复苏。市政府相关负责人称,骆驼集团投资50亿元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项目、三环锻造投资15亿元精密锻造中心项目、湖北霆顺车轮投资5亿元钢制车轮项目的相继投产,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积蓄发展后劲。2020年,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量突破17.26万辆,同比增长7.80%;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产量达到21.42万台,同比增长14%;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产量达到72.61万根,同比增长16.68%。
减的是重量 增的是科技含量
2020年,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停工停产45天的情况下,年营业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30%。
3月5日,记者走进位于湖北省襄阳市的三环锻造,探询该公司的创新之道。
转向节,汽车前桥上的主要零件,是汽车制造过程中最复杂最精密的零部件之一。
传统转向节与转向臂需用螺栓相连,工艺复杂、自重较大。2017年,三环锻造在行业内率先研发出高端带臂一体化转向节,自重减少15%,机械性能提升20%。2020年中重型商用车与臂一体化转向节产品入选湖北省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
三环锻造董事长张运军说,当今汽车产业发展趋于结构轻量化和材质轻量化,实现轻量化的基础就是零部件的减重。
目前,三环锻造已成为戴姆勒奔驰、荷兰达夫、美国美驰、德国采埃孚等国际知名汽车厂优秀供应商,主导产品中重型商用车转向节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5%、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33%。2019年,国家工信部授予三环锻造中重型商用车转向节“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东银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减重不是偷工减料,而是通过新材质、新技术创造新产品。减的是重量,增的是科技含量。” 张运军介绍,2020年公司月均销售由5万套激增至12万套,湖北省政府授予企业工业质量标杆。
悬臂激光扫描、自动三维测量、智能生成打印程序,最终一排排3D打印机器人对着模具精雕细琢……在生产车间,记者现场目睹该公司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模具的全过程。
总经理助理邵光保介绍,该技术为“塑性近净成形与3D打印智造”,是国家工信部公开招标的工业强基工程项目——“近”是接近使用状态,“净”是指干净,仅需少量加工或不再加工就可作为机械构件直接使用,降低能耗。
锻造产业,模具是基础。模具精密程度直接决定锻件产品外观质量和内在组织性能。传统工艺制造模具,还需打磨抛光。利用塑性近净成形与3D打印智造技术制作模具,可加工多曲面、深型腔、高精度模具,精度可达2微米,只有头发丝的20分之一。
“两大利好,一是减少再加工工作量;二是提高原材料利用率5%至10%。原来生产10套转向节的原材料,现在可以生产11套。”邵光保说,该项技术获得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近年来,三环锻造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攻关,主导国家/行业标准制定27项,软件著作权22件,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
2019年5月,山东某商用车企业发布消息——急需5000套斯太尔新款转向节,交货时间30天。
一般情况下,完成这批订单,至少需要2个月。
三环锻造揭榜,并按期完成任务。公司销售部部长刘耀兵道出原委,“不管是行政管理还是后勤保障,不管是加工生产还是物流运输,可以减少的流程,能减尽减。”
企业管理怎么减——引进6套信息化管理系统,即时调看生产场景,销售、财务、生产、客户、物流等系统信息实现数据融合。《传统锻造企业实现工艺全流程整合智能化生产方式构建》荣获全国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加工生产怎么减——以前下料、锻造、热处理、抛丸、探伤等工序分布在5个车间,需要5天完成,通过全流程工艺整合为一条生产线,利用机器人或机械手臂替代人工操作,现在仅需1天就可以完成,工作效率提升50%,制造成本降低25%。《汽车复杂锻件智能化锻造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汽车转向节机加工的智能生产线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滚河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2020年度断面水质考核结果,襄阳滚河汤店国考断面2020年年度水质达到Ⅲ类,达到优良水平。至此,该市9处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全部达到优良。
滚河全长136公里,流经鄂北岗地。流域区域干旱少雨缺水,是湖北省有名的“旱包子”地区。河水难以被稀释,水质达标难度大。2020年1月至5月,滚河汤店断面水质一度超标,引发关注。
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蔡金海介绍,市政府成立滚河水体达标攻坚指挥部,滚河流域的枣阳市和襄州区分别制定任务清单和攻坚方案。
“去年12月30日,我们完成了化工园区的‘一企一管’建设任务,从此工业废水实现全面禁止入河。”襄阳市生态环境局枣阳分局副局长邱荣均介绍,过去,这家化工园区的企业污水排放没有实现“一企一管”,监管难度较大,还曾经出现过偷排现象。如今,化工园区内企业排出污水的水质、水量都能有效监管。对于化工园区外无法纳入“一企一管”的化工企业废水,枣阳市出台政策,要求该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接收处理,并全过程监管。
为了有效改善滚河流域水体质量,2016年枣阳市启动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目前滚河流域全线已全部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其中乡镇(社区)污水处理厂7座,城镇污水处理厂2座。为了提高乡镇污水处理厂的收集、处理能力,枣阳市投资2000万元,在9个村庄建成15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30处小型人工湿地和稳定塘。
据介绍,襄州区先后投入资金逾亿元,用于滚河水质治理,加快实施滚河张家集段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美丽襄州补短板强弱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整合水利专项资金,对滚河支流官沟渠、东沟、西沟等主要水系进行治理;引入专家团队水质治理解决方案,实施官沟渠生态治理项目,从根本上保证滚河汤店断面水质达标。
42亿元修复襄水“母亲河”
襄阳将投入42亿元修复襄水“母亲河”。2021年1月底,该市襄水岸线修复生态提升工程正式开工。
襄水发源于襄阳城南扁山西麓,又称南渠、襄渠,为汉江支流,全长14公里。古时,襄水为河流,明朝时变为排水渠。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襄阳多次对襄水进行分段治理,实现了万山补水泵站从汉江提水注入襄水干流,并在护城河西南角处连通护城河,将三大水系贯通。近年来,随着襄阳城市的快速发展,襄水出现环境承载能力不足、文化景观功能缺失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襄阳市实施襄水岸线修复生态提升工程。该项目建设期4年,始于襄水水源宋包水库,止于襄水汉江入水口。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襄水两岸的城市生态空间打造、渠道改造、城市生态廊道工程,城市风貌提升以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
襄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是襄阳实施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重大举措,在满足城市防洪、排涝和生态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发展亲水景观体验项目,串联起襄阳檀溪、凤林关等10多个历史遗迹。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融绿色生态、文化体验、亲水休闲于一体的城市风光带,成为襄阳的“城市新客厅”。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襄水与岘山、古城的联系,以襄水为主线,一线穿珠护城河、汉江、岘山、鹿门山、东津古镇、卧龙古镇等重要景观节点,为襄阳打造精品生态文化体验线路奠定基础。
来源:襄阳政府网
责任编辑:邓植元 / 编审:翟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