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即“地方拥军优属、军队拥政爱民”,是密切地方与军队、政府与军队、人民与军队之间关系的一项工作。近年来,随着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政策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在湖北的双拥工作中,一些好思路、好做法也不断涌现。
每次上课前,稚嫩和嘹亮的军歌就会在九年一贯制学校荆门市掇刀区望兵石学校66个班级响起。湖北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赵璇正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三年前,她挖掘学校地域文化,根据校名中的“兵”字,创办了这所湖北省内首个少年军校。学校的每一个中队都以战斗英雄和科学家名字命名,在日常教学中还主动融入军礼军规、国防军事、家国情怀等方面的内容。在这,不止有军歌高唱,军体运动会、刺杀操表演、仪仗队演练等活动也是精彩纷呈。
湖北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荆门市掇刀区望兵石学校校长赵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们接受到国防教育的熏陶和洗礼。”
八年级学生穆紫涵:“我一直都特别地向往军队,特别是仪仗队,他们非常地有气势。”
同时,学校还建立了专门的大数据库,针对性加强对学生中军人子女的重点照顾和关心。
湖北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荆门市掇刀区望兵石学校校长赵璇:“我们学校军嫂有接近十人,把她们重点培养成教学能手,培养成我们管理的能人,聘请军人家长作为我们的校外辅导员。”
退役军人是宝贵财富。积极引导退役军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是提高双拥工作社会化质量和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咸宁市通城县,全省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小红帽”志愿者协会积极创建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在小区中打造“兵情驿站”,积极联络和吸纳退役军人加入。
咸宁市通城县“小红帽”志愿服务协会会长孔庆平:“军爱民、民拥军,我们跟前一站就可以收集到信息,可以对退役军人收集信息进行探望,也可以进行军民共建。”
协会通过“兵情驿站”让社区里的退伍老兵担任兵情联络员、民情调研员、红色宣讲员和平安巡逻员,服务空巢老人、打造平安社区,深得群众的信任。
咸宁市通城县“小红帽”志愿服务协会会长孔庆平:“他在工作中让他们第一个有存在感,第二个有获得感,亲人对于他们也都非常认可。”
作为人口大省和驻军大省,湖北各地积极搭建军民融合发展新平台,不断提升军民融合发展水平。襄阳谷城,连续六次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县,并且继2003年之后,2020年再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县。近年来,谷城县对军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利用现有闲置厂房和原三线厂留存的大量珍贵实物和照片打造起知名旅游项目——三线记忆航空小镇,不仅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和特色旅游景点,还让当地农民吃上“旅游”饭,走上持续发展之路。
谷城县县委书记伍义兵:“第一个体现了军民融合的落实,做好美丽乡村具体论述的落实,带动了当地的老百姓致富。进一步增强了来参观的市民也好、农民也好、学生也好,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
近年来,襄阳谷城县不断推陈出新各种手段:举办随军家属和退役军人家属专场招聘会10次,评选最美军嫂10名,252名军人军属子女优先就学、优先享受助学金、优先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等等……
谷城县县委书记伍义兵:“给我们退伍老兵安置,拿出我们事业单位的编制,来供他们来(安排)。”
如今,谷城大力重视红色基因传承、营造出尊军崇军爱军氛围而做出的种种创举,甚至成为了社会点赞的“谷城现象”。不仅谷城,在发挥退役军人作用、建立退役军人及家属就业创业、军人子女就学等公共服务体系上,湖北还在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创新工作做法,真正让军人后顾无忧。
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邹均享:“改善我们军转干部的安置办法,推行直通式、公开式选岗等安置办法,让广大转业干部更加满意,加强随军家属安置力度。做好军人后代、子女的入学问题,进一步掀起双拥工作的热潮。”
双拥花盛开、鱼水情更浓。新时代下,无论是巩固国防、抗灾救灾,还是推进各项建设,双拥工作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荆楚这块英雄的热土上,由军民携手铸就的双拥丰碑,在未来还将会绽放出更加多彩的光芒。
来源:长江云
责任编辑:邓植元 / 编审:严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