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作风攻坚持久战,必须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定力,持之以恒地强担当、提效能,不遗余力地促落实、优环境。自2017年以来,市委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坚持一年一个主题,先后开展作风“建设年”“落实年”“担当年”“攻坚年”活动。
2020年开展“攻坚年”活动以来,按照市委决策部署,全市上下迎难而上、团结奋斗、共克时艰,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夺取“双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作风保障。全市12个县(市)区、开发区和78个市直部门紧扣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制定年度“攻坚清单”,明确攻坚目标、承诺完成时限,在媒体公开承诺、对账销号,96%以上的攻坚事项实现硬账硬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央媒先后对我市先进经验做法进行报道,《湖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锲而不舍持续四年襄阳狠抓作风拼出发展气场》专题报道,展示出我市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良好风貌。
气场之变催生了发展之变
全年举行“三集中”活动34场,3次项目拉练观摩96个项目,新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91个,121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有效对接中央和省疫后重振扶持资金125亿元、发行债券103.8亿元。襄阳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枣阳县域经济百强实现再进位,纳入全省考核的7个县(市)区全部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称号,各项工作正在干出“中心城市”的样子,“一极两中心”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步伐。“攻坚年”活动中,营商环境得到了全面优化,有力助推了全市经济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被广泛学习和发扬,各级单位积极参与开展“营商环境大讨论”活动,《襄阳市营商环境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出台,“无申请兑现”惠企改革推广,全市上下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倒逼职能部门流程再造,涌现出大批营商环境优化的“襄阳经验”“襄阳创造”“襄阳品牌”。
环境之变促进了效能之变
全市全年累计减税降费和兑现惠企资金超过60亿元,延期还本付息惠及市场主体1.7万余户。新增贷款315亿元,同比增加45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开办企业“秒办秒批”、不动产登记全程网办,“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和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取得突破,区域性统一评价经验在全国推广,我市获评“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突出的市”。“攻坚年”切实推动解决了一批民生实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全市506个社区成立“双报到”党组织2437个,10万余名党员干部深入社区解难题、办实事。全市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关系之变助推了民生之变
保康、南漳、谷城三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全部解决。汉江襄阳段全水域实现禁捕退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45天、达到274天;新建改建污水管网50.2公里,新建泵站5座,城市内涝问题有效解决。改造老旧小区200个、背街小巷64条,新建公厕79座,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平安建设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累计打掉涉黑犯罪组织24个、涉恶犯罪集团18个、涉恶犯罪团伙304个,社会治安持续好转,我市成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市民生活环境更加安心舒适,全面小康成色更足。
“有坚必克、逢旗必夺、舍我其谁”,2020年全市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毅力答好了作风“攻坚年”答卷,推动作风建设取得了新转变、新突破。2021年我市将以作风“服务年”为主题,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推动作风建设更好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邓植元 / 编审:翟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