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春节,在倡导就地过年的背景下,不少人选择将坚守在工作地过年,“一个人也要过出年味”,民众在置办年货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妈妈的味道”邮寄到工作地
“往年都是妈妈负责置办年货,我就坐等‘干饭’就行了,今年决定一个人在外地过年,怕我没得吃,家里早早就邮寄来了两个大包裹,大部分是吃的。”
网友供图
“我只要了三种食材,家里最后还是给我寄了羊肉、牛肉干、酱牛肉、酱驴肉、剥好的玉米粒和豌豆粒等,还有饺子馅,因为家人一定要我在过年的时候吃自家的饺子。”家在内蒙古,目前在北京上班的田甜对中新网记者表示。
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近日,很多网友晒起了“妈妈的味道”。“我收到一个60斤的大包裹,腊肉腊鱼腊鸡一大堆,连青菜都快递过来了。腊肠、炸鱼、炸肉、辣椒酱和炸豆腐,冰箱都塞不下了。”
“我最爱吃饺子,妈妈给我邮寄了三种,有韭菜鸡蛋馅,有白菜猪肉馅,还有我最爱吃的野菜猪肉馅,都是妈妈亲手包了冻好的,每种馅约200个,我感觉够我吃一个月。”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社交平台上,这些邮寄来的“妈妈的味道”,除了鸡鸭鱼肉,还有满满的爱的寄语,“煎鱼的时候特别容易溅油,用锅盖挡着,免得烫脸。”“年糕不好消化,一次别吃太多。”
网友晒收到家里邮寄的年货。微博截图
“收到邮寄来的年货后,我有悄悄地掉眼泪。”田甜表示,“被人牵挂的感觉很幸福,但也很难受,特别特别想家。看着那一包包的东西,特别是那一大包玉米粒和豌豆粒,想到了爸妈坐在桌前一边念叨我一边剥玉米和豆子的场景。”
“牛转乾坤”“单人套餐”年货走红
除了收到“妈妈的味道”,不少就地过年的人置办年货选择网购,既方便又快捷。但和往年不一样,今年电商年货节有一些“小众”年货走红。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截图
“2020年真是魔幻的一年,2021年是农历牛年,买个‘牛转乾坤’扭转一下局势。”在北京上班的周深深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虽然我原来不怎么相信这些,但这次还是买了“牛转乾坤”的手机壳和一个卫衣,“因为你能想象得到吗?我2020年就在国庆回了一次家,这次过年又是回家无望,真希望疫情早点过去。”
记者在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多家电商平台搜索发现,“牛转乾坤”系列产品应有尽有,有卫衣、摆件、手机壳、吊坠、贴纸,等等。红色系、烫金纹、牛年限定等新春元素被应用各类服饰设计中,深受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喜爱。
另外,记者观察到,因就地过年的人较多,单人年夜饭套餐也走红。进入腊月以来,饿了么平台上的“年夜饭”搜索量同比去年上涨了4倍。其中不乏豪华套餐,“南京大牌档598元单人年夜饭套餐,包含五香牛腱、腊鸭腿、手工香肠、咸肉、黄鱼、花菇、竹荪等热门菜。”
除了网购定制年夜饭,还有“硬菜一热就上桌”的年夜饭礼包。如,蟹状元推出“免洗、免切、免调料”的年夜饭礼盒套装,仅需购买后简单加热,即成一桌不输于门店品质的年夜大餐。
不少电商平台都上线“一个人的年夜饭”礼盒。截图
《百度2021年货搜索大数据》显示,在倡导就地过年的背景下,90后是线上年货购置主力军,单人年夜饭预订成一线城市主流。“相比去年鼠年8人至12人居多的年夜饭预订类型,今年的类型人数出现明显下降,以4人份,2人份甚至单人份居多。”
一些大城市就地过年人数较多,不少电商平台也及时调整了销售策略。多点在北京地区,除了基础性年货节特色商品以外,以烤鸭为代表的特产类商品压缩,平台供应主要以实际的居家餐桌商品为主,“包括年夜饭熟食礼盒和一个人的海鲜年夜饭礼包等。”
精神文化“年货”需求旺盛
准备在北京就地过年的曾冲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我准备好了,已经买好了爱奇艺的会员,新的switch游戏,约了小伙伴开‘开黑’上王者,还约了两场饭局。”
资料图:线下超市年味十足。中新网记者 吴涛 摄
“一个人也要过出年味,本来还想着买对联,后来有朋友送来了,到时候也贴上。”曾冲表示,“只要我把时间排得足够满,孤独感就追不上我。”
近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发布会上,相关部门也非常注重就地过年精神文化需求,明确表示要增加网络、电视、广播等文化体育节目供应,鼓励提供免费流量,网络视频APP限时免费电影放映等线上服务。
根据政策,官方将指导各地积极组织云剧场、艺术直播,鼓励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场馆开展线上服务,组织全国网络视听的新媒体设置春节专题频道或者专区,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为了让大家放心网上“冲浪”,记者注意到,目前北京等地已经开始发放免费流量,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组织北京三家运营商自2月3日零时起,为北京市在网手机号发放流量包,每号可领取20G北京本地上网流量包,春节期间可免费使用。
另外,多家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受一些文化影响,JK、汉服、Lolita裙热卖。有网友称,“这些平时基本没机会穿,要么就是在家穿穿,刚好春节有时间,穿上用来拍照,也算是一种精神需求吧。”(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你是就地过年吗?
准备怎么过?
置办了哪些年货?
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杨守荣 / 编审:严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