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扩大了,产品种类丰富了,同时运用DCS、NC、ERP、MES、WMS等系统,实现全智能化生产和管理,使得宜城项目成为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定位高、工厂智能化水平高、设计建造标准高的‘三高’绿色智能工厂。”1月20日,当提及湖北回天新材料(宜城)项目时,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回天新材)董事长章锋自豪地告诉记者,该项目于去年6月竣工投产,目前已经实现了满产。
2017年12月,位于高新区航天路7号的回天新材积极响应我市化工转型升级工作部署,抢抓推进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的机遇,将危化品生产线从襄阳市区迁至宜城精细化工产业园。
搬迁不是简单的物理位移,回天新材借此实现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走进回天新材(宜城)项目生产车间,空气清新,环境整洁,通过中央控制室的大屏幕,生产物料输送、过程控制和成品灌装等各环节一览无余。
“此次搬迁夯实了回天新材发展的基础,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章锋告诉记者,宜城项目是目前业内设计标准最高、自动化程度最高、综合效益最高的全智能化工厂,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行业领先,将成为中国5G电子、高端医药食品及工业覆膜胶粘剂最大的智能生产基地,可年产高性能聚氨酯胶粘剂2万吨、车用新材料1万吨,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创利税1.5亿元。
同样尝到“关改搬转”甜头的还有位于枣阳市的湖北隆胜四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胜四海)。
“新厂产能由搬迁前的8000吨提升至20000吨,产品品种也更加丰富了。”隆胜四海总经理杨帆说。
走进隆胜四海的新厂区,只见厂区内干净整洁。隆冬时节,厂区内仍绿意盎然。借着“关改搬转”的东风,隆胜四海对办公楼、厂区道路、生产车间、生产工艺自动化控制等生产及配套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成功甩掉了小作坊的帽子。
杨帆告诉记者,企业现在主要进行有机硅系列开发,产品绿色环保,可用于肉制品、饮料、啤酒、粮油、制药等多种行业,可年产表面活性剂5000吨、有机硅树脂7000吨、有机硅胶6000吨等,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以上,税收6000万元以上。同时,通过校企合作,还成立了“武大四海特种表面活性剂校企研发中心”“有机硅树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先后申报70项专利,已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未来,我们致力于将企业打造成全国有机硅行业的排头兵、亚洲有机硅新材料的领跑者。”杨帆说。
回天新材和隆胜四海只是我市化工企业通过“关改搬转”实现转型发展的缩影。通过“关改搬转”,我市搬迁企业正迎风蓄势,加快向绿色化、集聚化、循环化、精细化、高端化转型,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经过持续努力,我市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工作成效明显,在刚刚结束的襄阳“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在对2020年襄阳工作进行回顾时指出,我市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经验在全国推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45天、达到274天,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均完成省考核目标。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通过各类硬化政策措施,合力推进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从2017年开始,按照工信部和省指挥部的安排部署,我市坚持高站位、高标准、快行动,紧盯目标任务,硬化工作措施,加强检查督办,坚决打好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专项战役和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攻坚战,出台了《襄阳市沿江化工企业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关改搬转支持措施》,市级财政每年拿出6000万元给予支持。经过3年多努力,除了使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清零外,我市还“关改搬转”了沿江1公里外的23家化工企业。通过“关改搬转”,我市化工围城、化工围江的局面得到有效扭转。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邓植元 / 编审:严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