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我被“网”住了!

2020-12-22 16:21   云上谷城

2020年还剩不到10天。

作为网友口中“最魔幻的一年”,2020年,疫情笼罩之下,我们的生活方式历经深刻变化。网课、健康码、远程办公、网上就医、直播带货……无论老幼,还是城乡,似乎一夜之间,互联网就深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角角落落。

然而,扫码刷脸,我们在担忧自己的信息安全吗?线上办公,我们在疑惑工作和生活还有界限吗?生活处处用网,我们还在反思,那些尚未适应智能时代的老年人怎么办?

2020年,我们前所未有地体验着网络时代的便利和高效,但是,我们也在困惑,生活该不该被“网”住?

资料图:武汉汉口火车站,旅客进站前向工作人员出示健康码。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出门必扫码

——无法忽视的代际数字鸿沟

“请先打开微信/支付宝,出示健康码登记进入……”今年年初疫情肆虐,手机和口罩变成国人出行必需。

“买菜扫,乘车扫,吃饭扫,上班也扫。”在内蒙古包头市工作的包丽说,她今年感触最深的就是,出门没带手机真的到了寸步难行的程度。但是,疫情之下,这些看似繁琐的举措也会让自己感觉更安全。

因为出门必有“扫码”,今年年初,包丽特意给妈妈买了一部智能手机,专门教会了她应对各种扫码的流程。老人用手机操作迟缓,但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学习使用网络还是成为老人的必修课。

包丽的家庭可谓今年中国普通家庭的一个缩影,全民合力防控疫情,先从测温扫码做起,而帮助老人一起进入“扫码时代”,也在今年成为很多中国家庭的日常。

大数据、二维码、扫一扫……疫情之中,这些信息时代的常用词汇进入到各种生活场景。不过,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更多便捷的同时,人们也在关心,各种扫码会不会有信息安全方面的风险。

近期有媒体发布一项针对2000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日常扫码时,67.4%的受访者曾被强制关注商家微信公众号,58.2%的受访者曾被要求授权获取个人头像、微信号等信息,50.1%的受访者曾被要求填写手机等个人资料。

除了信息安全,中国两亿多老年人如何迈跃数字生活的鸿沟,也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话题。

基于此,今年,从中央到地方,关于加强个人信息安全防护的政策密集出台,越是网络发达的时代,信息安全的防火墙越要筑牢。此外,解决老年人“数字困难”的政策措施也在加快补上,无论高科技多么便利,都要等等年迈的“前浪”,这已成社会共识。

资料图:北京一家企业,复工员工在会议室与在家隔离的员工进行线上会议。蒋启明 摄

职场搬云端

——居家办公,真的是躺着赚钱吗?

“受疫情影响,今年复工后一直是远程办公。”春节假期后,在北京做律师的王茜被疫情困在贵州老家将近4个月。但是,居家期间,她的工作却一点都没耽搁,包括开庭、联系客户、团队交流等等,全通过线上完成。

疫情之下,今年,越来越多的上班族体验了居家办公的“福利”。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月新春复工期间,有超1800万家企业、超3亿人使用在线办公应用,头部在线应用月活数据涨势均显“疯狂”。

省去通勤、时间自由、躺着赚钱……在不少上班族的畅想中,在线办公似乎有颇多好处。

但事实是,不到一个月时间,线上办公的“滤镜”便告破碎,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上,有关居家办公的吐槽声音越来越多:“老板觉得员工不在眼前,要求一天四次自拍打卡”,“公司通知居家办公但要求打开摄像头”……

一份在3月发起的线上调查显示,在1081名接受调查的上班族中,对远程办公体验不满比例达到2/3。

除了沟通成本的增加和各种奇葩打卡,最令上班族吃不消的是,当领导习惯了线上联系,极可能“忘记”晚上10点已是下班时间。于是,原本线下的8小时工作时间,演变为了线上24小时超长待机。

不少网友感叹:这一年,经历了在家办公,才知办公室的可贵。

移动互联网时代,远程办公一直被认为是职场大势所趋,但是,2020年,一场针对远程办公的突击测试,无疑也留给未来一些新思考。

资料图:小学生在“云开学”首日上课中。李捷 摄

“神兽”上网课

——线上教学,教育方式的艰难磨合

2020年,“网课”无疑是让所有家长、老师和学生们最难忘的关键词。

这一年,我们对教师职业的认知被颠覆,因为当老师们化身“主播”,我们看到了这些新闻:化学老师抱猫咪当教鞭、数学老师课上不小心开美颜、体育老师镜头前开启一个人的狂欢……

为了“停课不停学”,老师们各显神通,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相比屏幕那头的老师,家长和学生对于网课的感触更为五味杂陈。疫情之下,面对超长假期,网课的及时补位解决了家长们的焦虑,但是,不同于课堂教学,孩子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更难集中注意力坚持一整天的学习。

于是,“神兽”迟迟不归山,老母亲们对于网课的槽点也越来越多:

“自从陪着上了网课后,光是各种打卡就让家长崩溃”,“上一秒还在工作群回复领导,下一秒已在家长群里认真学习”,“要陪孩子对着屏幕升国旗、对着电脑做眼保健操”。

不少网友认为,如果网课只是单纯把课题搬到了网上,这样的线上学习,学生不轻松,家长受不了,老师们也操碎了心。

网课的效果如何,各家有各家的结论,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疫情居家期间,孩子的用眼过度必须要引起注意。教育部8月27日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半年来,中小学生近视率已增加11.7%,其中就有上网课的原因。

有观点称,网课遇到的问题是教育信息化与线下教学方式、教学逻辑的艰难磨合。未来教育必然是由线上线下的融合、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无缝对接构成。如何在加强信息化的同时,探索形成更优质的课程内容和培养方法,是未来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资料图:吴敏霞走进李佳琦直播间。

全民直播带货

——再火的潮流,也不能掺假

有人说,2020是直播带货元年,让剁手党们“吃土”的方式越来越简单高效。

特殊之年,疫情下的“宅经济”让直播受到爆发式关注。商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电商直播数量超过1000万场,观看人次超过500亿。

这一年,直播间更已破除次元壁,爆红的直播也不再专属于“一哥”李佳琦、“一姐”薇娅。从人气明星到草根素人,从企业老板到政府官员,全民直播带货已然成为一种潮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5.62亿人,占网民整体的59.8%,其中电商直播用户就高达3.09亿。

架起一部手机就能做买卖的方式,不仅创新了消费体验、激活了消费市场,还助力了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

然而,网红兜售假货、明星带货刷单、主播天价坑位费、消费者索赔无门……伴随直播带货而来的种种乱象,在2020年也被舆论集中讨论。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12315平台共接收直播相关投诉举报2.19万件,同比增长479.60%,其中,关于直播带货的投诉占比近六成。

和2020年走进人们生活中的众多新生事物一样,火爆的直播市场也亟待告别无序发展的“野蛮生长”。

今年11月13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一次对直播服务流量造假、虚假宣传等作出直接规定。可以预见,国家层面对于直播带货的监管将会越发严格。

还有几天,“魔幻”的2020将走入历史,而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魔幻”体验却永远不会停止。(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名字为化名)

2020,你也被“网”住了吗?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杨守荣 / 编审:严华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