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团在谷城县赵湾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采访。
采访团在南漳县长坪镇园家湾易地扶贫安置点采访。
脚踏泥土,躬身前行!12月17日至19日,“精准扶贫看襄阳”全国知名媒体总编聚焦襄阳大型采访活动在我市举行。来自全国近40家媒体的60余位总编和记者,迎着寒风,进山区,走农家。
产业兴旺了,百姓富裕了,环境变美了,生活幸福了。三天的时间,采访团从深山走到平原,从田间走到河边,大家不停地走,不停地拍,不停地问,用心感受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襄阳发生的巨大转变。
一幅幅鲜活的照片,定格精彩瞬间;一段段诚挚的话语,讲述动人故事。大美襄阳,被真实、生动地展示了出来。
在深山里了解转型之路
“乡村振兴家乡美,山美水美人更美……”在保康县尧治河村,村民们在舞台上载歌载舞,歌唱如今的美好生活。采访团成员们举起相机,围在舞台前,记录这喜气洋洋的欢乐场面。
尧治河,是一个平均海拔近1600米的偏远高寒山村,曾经因闭塞的交通条件,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30多年来,村民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开林的带领下,披荆斩棘,艰苦奋斗,逐步摆脱贫困。如今该村已成为年人均收入突破6万元、村级固定资产达到68亿元的幸福村。
尽管富裕了,但尧治河村的奋斗并未停歇。为了谋求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尧治河村秉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矿区变景区、居民区变景区、山区变景区”的“三区融合”之路,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
了解了尧治河村的奋斗故事和发展历程,采访团成员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开始深入采访。
在农耕文化博物馆,通过观看实物、模型、高科技模拟情景剧等展品,采访团成员了解了尧治河人传统的衣食起居、春种秋收和民风民俗等情况;在磷矿博物馆,采访团成员对磷矿的形成、开釆以及磷矿对工业、生活的作用等方面很感兴趣。得知尧治河的很多景点都是在废旧矿区上利用矿渣填平沟壑后建成的,采访团成员钦佩不已。
走进一座废弃的矿洞,大家惊讶地发现,洞中竟有一座食用菌种植加工基地。“尧治河村现有矿洞50多公里,可开发利用面积20多万平方米。矿洞内环境幽暗,温度在8—12℃,由于开矿时建有换气系统,适合部分食用菌生长。”解说员介绍,当前,尧治河村正在发展“以草代木发展矿洞食用菌”项目,通过对香菇、鸡枞菌、秀珍菇、金针菇、海鲜菇、鸡腿菇等食用菌品种的试验,找出最适宜矿洞生产和成本控制的食用菌品种,由此实现对矿洞的二次利用。“尧治河为广大山区村作出了示范!”江西晨报总编辑助理杨鸣说,在江西,也有很多脱贫致富后的山区村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从售卖资源,到加工产品,再到发展特色旅游,尧治河的发展科学合理,与时俱进。
在新居中目睹脱贫之效
走进南漳县长坪镇园家湾安置点,路上飘来阵阵豆香。“谁家在做豆腐?看看去!”采访团成员循着气味,来到了村民熊兴凤家。2017年,熊兴凤一家从山里搬到安置点的新居后,开始以制作豆腐为生。由于她家的豆腐口感醇、味道香,周边村镇的居民都跑来买,熊兴凤一家实现了脱贫增收。
据介绍,长坪镇园家湾安置点是南漳县最大的易地扶贫集中搬迁安置点,三年来共安置群众203户616人。贫困群众从深山老林搬进新居后,安置点通过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大力培育配套产业,使搬迁对象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在安置点的食用菌扶贫车间,采访团成员了解到,51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11户贫困户在合作社技术指导下自主经营发展,吸纳就近80余户贫困户长期在基地务工,年用工3000人次,户均增收4000元。“搬得来、稳得住、能脱贫。产业配套是易地扶贫搬迁成功与否的关键。”采访中,西安晚报摄影记者谢伟感慨颇多。他说,陕西同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为贫困村民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襄阳的产业配套有规划、有规模,值得借鉴。”
莫家河易地搬迁安置点位于谷城经开区莫家河社区,共安置贫困群众151户587人。
来自赵湾乡青龙山村的韩学洪,是小区内有名的致富带头人。采访团成员走进他家中,看到韩学洪和家人正在加工魔芋。“吃过那么多魔芋,第一次看到魔芋是怎么加工出来的。”看着一块块魔芋被冲刷、剥洗、煮熟,最后变成可入口的成品,采访团成员兴致勃勃,拿起相机记录下魔芋加工的过程。“通过加工魔芋出售,现在年收入大概有8万元。”谈起如今的生活,韩学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采访团成员也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在池塘边领略乡村之美
采访团乘坐的大巴车沿着官沟水库一路行驶,窗外湖光粼粼,碧波荡漾,引得大家赞美不断。
张家集镇李营村,位于襄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域。近年来,李营村利用紧邻官沟水库的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锦鲤产业,连片开发千亩观赏鱼养殖基地,成为著名的“锦鲤之乡”。
漫步在池塘边,看着水中五颜六色的锦鲤畅游、嬉戏,采访团成员争相在岸边合影留念。得知李营村精养塘水面810亩,年亩均收入1万多元时,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李营村的发展之路走对了!”
与李营村相邻的邵棚村,是“省级绿色示范村”“全省生态文明村”“省级文明乡村”。走进邵棚村,徽派民居干净整洁,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景象。
草地上,几位正在拍摄短视频的青年引起了采访团成员的注意。男青年任文杰介绍,他是本村人,平时在电商平台销售鞋子和农产品。由于邵棚村环境优美,适合作为广告背景,因此,他就地取景,拍摄视频发在“抖音”上,为自己的产品宣传助力。
美丽的景致、鲜活的素材,引起了采访团成员的浓厚兴趣,大家将无人机升空,找寻角度,拍下最美的画面。“北方的农村古朴宁静,南方的农村精致明媚。各有千秋,各有韵味!”呼和浩特晚报摄影记者王劭凯表示,襄阳之行让他大开眼界,不仅了解了襄阳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特色做法,也领略了这座千年古城的厚重历史和淳朴民风,真是不虚此行!
据悉,参加此次采访活动的记者们,将把记录的图片和文字带回家乡,在各自的媒体上进行推介。大美襄阳,将向全国的读者展现出自己的千年古韵和现代风情。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杨守荣 / 编审:严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