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刷单,平台要担起责任

2020-12-02 15:37   云上谷城

来到陌生城市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如何选择一家靠谱的饭店?面对海量商品,网购如何避免上当受骗?点份外卖,又怎样保证口味符合预期?除了仔细查看门店和产品信息之外,看店铺评价、信誉评分就成为不少消费者可以依赖的渠道。然而,越来越多迹象表明,这些信息变得不那么可靠。

不可靠的来源正是“刷单炒信”。许多店铺刷出来的评分正成为害群之马,导致消费者看不到真实评价,本分经营的优质商家难以出头,市场秩序遭到破坏。

根治这个问题,需要多方发力,但关键的是要让电商等平台担负起责任,发挥作用,其他工作都要围绕这个展开。

平台要对自身的公信力负责。交易有没有虚构、评论是不是造假,连接商家和消费者两端的平台有最充分的信息和证据作出判断,也有最大的责任维持公平交易的环境。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步,对异动数据进行检测、捕捉、追溯,并非无法实现,基于数据支持对违规商家作出处罚也是水到渠成。这其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平台不能放低评价的门槛,许多平台对点评实行零门槛,这无疑为刷单大开方便之门,要求这种平台对刷单行为严格监管成为奢望。长此以往,越来越多不负责任的言论在平台上生长,失望的是消费者,受害的是商家,最终瓦解的是平台的公信力。

平台要对“刷单炒信”保持高压监管。同一平台不同发展阶段对刷单行为的监管态度有着明显变化。在市场培育阶段,对急于确立优势抢占市场从而挤掉竞争对手的电商平台来说,更多的流量、更好看的经营数据,是增加胜算的重要砝码,至于交易是不是虚构的、评价是不是刷来的,就退居其次了。因此,平台在这一阶段对刷单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在市场瓜分完毕、竞争相对固化之后,数据真实性会成为平台关注的重要问题,刷单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但关键问题是,伴随互联网技术和生态日益发展壮大,越来越多垂直行业的产业链被改造和重塑,越来越多细分领域的电子商务平台走进社会生活,在竞争格局尚未固化时,平台对刷单等不法竞争不能装聋作哑听之任之,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对平台也要构建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落实平台主体责任是系统工程,在有效的外部监督缺位情况下,平台没有足够动力去完善对“刷单炒信”的监管。目前,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日渐成熟,《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都为规制网络刷单提供了法律依据,情节严重者,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其他的法律法规也在制定和完善之中,对平台的监管将越来越成熟。

解决问题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在解决“刷单炒信”问题的过程中,平台就是关键。让平台发挥主体责任,从源头进行监管,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执好平台这个牛耳,根治“刷单炒信”就变得不再遥远。

来源:人民网 / 编辑:冷晶晶

责任编辑:翟竞 / 编审:任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