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打铁沟风光 摄影:李念
打铁沟连接五山镇堰河村与黄山垭村,属于田河村,这里因为清朝中后期出过铁匠,开过铁匠铺而出名。
这里有个姓李的农民,在石花街学打铁,三年出师后,又在师傅那里干了十几年。后来,他回老家开了个铁匠铺,他的技术很好,锻打生产、生活用的铁工具,用起来顺手,不卷刃也不崩钢,经久耐用。李铁匠不光技术过硬,而且有经营头脑,他从师父口中得知,太上老君是铁匠的祖师爷,那烧铁的火炉就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于是他就请见多识广的画师绘制了太上老君的画像,挂在家中,每天上香跪拜。自从请了太上老君画像,接的活儿更多了,就多请了两个徒弟。打铁是力气活儿,也是技术活儿,师傅使小锤管技术,徒弟抡大锤用力气,师傅指哪儿,徒弟打哪儿。
李铁匠三个徒弟,都很出色。大徒弟忠厚,肯卖力;二徒弟聪明勤快;三徒弟悟性高,学得快,还有主见。巧的是他们分别与李铁匠的三个姑娘年龄相仿,他们平时吃住都在师父家,相处时间长了,青年男女也有些意思。后来,李铁匠请媒人出面,把三个姑娘许配给三个徒弟。老大老二出阁,老三招女婿,三徒弟是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结婚后改姓李。大女婿回均州开铁匠铺,二女婿回房县开铁匠铺,小女婿留住继续开铁匠铺。
话说老铁匠干不动了,小女婿收了徒弟,自然就当上了掌锤师父,他跟岳父商量给祖师爷塑像,岳父也有此意。起先他们尝试着发挥手艺,对着画像做一尊铁像。但是光五官就让他们为难了,后来他们打听到铁像是先做好木模具,再用铁水浇铸的,不是锻打的。他们困惑很久,直到老铁匠去世也没做出。一天,小女婿得到一个仙人托梦:“塑像本是表心意,何必要分金与泥。”他恍然大悟,请人做了尊泥塑,涂上金粉,专门盖了间翘角的房子供奉。落成后,周边铁匠每年正月初一都要拜祖师爷,拜过的铁匠,都百事顺心。因为这里供有铁匠祖爷像,给人感觉,李家铁匠铺是最正宗的,无形中提高了地位。
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叫打铁沟。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部分义军在五山活动,义军需锻造一些大刀长矛等兵器,而朝廷明令私制武器要杀头。为了不惹麻烦,传承几代的李铁匠也关了铁匠铺,搬到外地隐居。
(讲述人:李书同)
作者:杜权成
责任编辑:翟竞 / 编审: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