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赚钱给女儿治病 不料深陷刷单骗局两天蚀掉31万元

2020-11-16 10:20   云上谷城

女儿患病母亲在网上兼职贴补家用 不料事与愿违

女子深陷刷单骗局两天蚀财31万

为了赚钱贴补家用,武汉一名“天使综合征”女童的母亲不幸陷入刷单骗局,一天之内被骗走31万元,而其中大部分款项都来自亲友的借款。近段时间,沉重的打击令她深感懊悔和自责,情绪低迷,令家人为其深感担忧。目前,汉阳警方已经立案调查此事。

母亲放弃事业

照顾患病女儿

4年前,大女儿的降生给家住汉阳五里墩的李女士和丈夫带来巨大的幸福感。然而,随着女儿慢慢长大,李女士发现女儿虽然时常面带微笑,却一直不会走路,智力发育迟缓,迟迟不会说话。李女士和丈夫带着女儿多方求医,得到一个令他们难以接受的结果:女儿身患“天使综合征”,这是一种因基因表达缺陷所导致的神经发育性疾病,发病率仅为约1/15000,属于罕见疾病。更让他们痛苦的是,这种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只能通过药物治疗、运动及语言康复、行为教育缓解其症状。这些孩子生活无法自理,需要终生被人照顾。

为了照顾女儿,李女士关闭了她的舞蹈工作室。“每个月的药费需要近3000元,如果接受行为康复训练,每个月还需要约7000元。”李女士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

一年前,李女士再次生下一个女儿,加上刚买了房子,家庭的负担更加沉重,所有的经济压力都压在她丈夫的身上。

感受到丈夫的辛苦,李女士一直想为他分担一些压力。

网上兼职刷单

初试尝到甜头

11月13日下午5时许,一直想能找份兼职赚钱的李女士上网时遇见一个自称兼职刷单赚外快的网友“苹果爱泡泡”。添加对方的微信后,“苹果爱泡泡”将她拉进一个名为休弦(JD)交流群520的微信群,并给她介绍一个名字为“指导员16”的微信网友。李女士在这个有80多个成员的群里看到,群友都表示刷单确实可以拿到返利。

在“指导员16”的指导下,李女士在当日先后刷了两单,分别向对方指定的银行卡支付了328元和520元。在付款后几分钟内,李女士收到了对方返还的本金和数十元佣金。

随后,“指导员16”称当日自己已经下班,让李女士次日再继续跟着自己刷单。

14日9时许,李女士被“指导员16”拉进一个有40多名成员的“VIP”群。群里5个网友先后发言称,自己最近又刷了几万元的单,又赚了多少佣金,这些发言让李女士心理放松了戒备。

“指导员16”随后让李女士扫一个米聊的二维码,让她注册一个米聊账号后,添加了一个名为“mi-2473604593”的米聊好友,让“mi-2473604593”带着她刷单。

套路连着套路

总共被骗31万

在“mi-2473604593”的要求下,李女士刷了一个958元的单子。付款成功后,“mi-2473604593”告诉李女士,这是一个四联单,必须刷满4单后才能一起返还本金、佣金。

此时,群里有网友也表示自己之前曾刷过四联单,最后也拿到了本金和佣金。网友的话令李女士没有起疑,她随即刷了第二单,支付了2000元。

第二单支付成功后,“mi-2473604593”告诉她第二单数量刷错了,需要刷两份。于是,李女士再次支付了4000元。

随后,李女士按对方的要求,刷了第三单,支付了7000元。接着,她刷了第四单,支付了18999元。

在支付第三单的时候,李女士开始有些怀疑对方为骗子。此时,微信群里又有几名网友站出来,称自己也经历了类似的情况,最终都拿到了返款。

此时,“mi-2473604593”称,李女士的返款申请没有通过,因为她完成第三单时超时了,需要重新下单。她表示李女士再下一单后,会把4单的本金佣金一起返回。

眼见已经投入了很多钱,李女士只好按对方的要求又刷了一单,支付了23800元。

商户账户被冻结了,要重新刷单……此后,“mi-2473604593”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借口,让李女士不停刷单。

李女士如同中了“魔咒”,按照对方的要求一次次地刷单。14日晚,李女士发现已支付了31万多元。

最终幡然醒悟

报警寻求帮助

在最后一次支付43379元后,此时,“mi-2473604593”终于说李女士已经刷单成功了,让她等着返还本金和佣金,并称因金额较大,她需要等待7-15个工作日。此时,李女士向微信群里的网友询问情况,发现所有的网友都不做声了,之前几个发言积极的网友也退群了。她试图添加几个网友,发现这些网友的账户都显示不正常。

此时,李女士才确认自己被骗了。14日晚上7时许,李女士赶到五里墩派出所报警。

“她被骗的钱大部分都是找亲友借的,父亲借了16.5万,两个姐姐分别借了3万和1.5万。她父亲前不久刚做一个手术,现在还在医院里,我们都不敢告诉老人这个事情。”李女士的一名亲戚告诉记者,事发后,李女士的情绪非常低落,心理压力很大,家人和亲友都不敢说稍重的话,担心刺激到她。

目前,汉阳警方已经立案调查此事。

警方提醒

网络招兼职刷单

绝大多数是诈骗

警方提醒,利用网络虚假交易的方式刷单,本身就是一种欺诈,大家应当远离。求职者在网上找工作时,应注意不轻易透露银行账号、密码、支付宝账号等个人信息,不轻易相信未留固定电话与办公地址的广告。对于薪酬明显比市场报价高出两倍以上的广告,要提高警惕。招聘方若要求先行缴纳费用或多次索取费用,应当立即拒绝,发现其有诈骗迹象,应当立即报警。

来源: 楚天都市报

责任编辑:翟竞 / 编审:任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