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游船。 全媒体记者 夏路 摄
群山叠翠、石奇洞幽、碧波荡漾……素有“三十六峰”“七十二峪”“一百零八溶洞”之说的南河美景总是让来访者叹为观止。
南河镇位于谷城县西南部,因秀美南河穿境而过而得名。
闻名于山水,却也困于山水。沟壑纵横、路险田薄,南河镇曾是谷城县较为贫困的乡镇之一,全县37个省级贫困村中,南河镇占了8个。
多年来,南河镇委、镇政府以生态文化旅游开发为突破口,举全镇之力发展强镇富民产业,带领群众逐步摆脱贫困。
严守生态底线
前些年,眼看着兄弟乡镇跑到前面,有人想利用南河这一泓碧水赚钱。有餐饮企业提出,投资引进游艇,打造南河“水上餐厅”;有企业提出,建设水产养殖基地……“想致富是对的,但危害环境的事不能干。”南河镇党委书记吴威说,镇党委成员统一认识,有损环境的项目,一概拒之门外。
依法拆除围网养殖4万余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万余平方米……据该镇党政办粗略统计,2015年至今,该镇拒绝的项目超过40个,拒绝的投资总额超过1亿元。“吃旅游饭,赚生态钱。”定好绿色发展基调的南河镇,开始举全镇之力发展全域生态旅游。
围绕山水构建景区、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几年时间,南河旅游得到快速发展。
2019年,南河镇共接待游客4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占全镇GDP的15.5%;全镇从事旅游业或配套服务产业的人员达到3350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83元。
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湖北旅游名镇、省级文明乡镇、省级卫生乡镇、省旅游突出贡献镇等荣誉称号接踵而至。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一个偏远小镇终于依靠山水资源蜕变成一个美丽又富饶的旅游胜地。
打造全域特色游
南河特殊地形地貌酷似长江三峡,有“小三峡”之称。景虽似,但风情各异,南河镇围绕山水田园特色,打造全域特色游。
以田园风光为主的观音沟村乡村游,以农耕体验为主的龙滩村乡村游,以红色文化为主的苏区村乡村游,以自驾、露营、探险为主的大谷峪村乡村游,以三线文化为主的九里坪村乡村游,以点带面,以线带片,辐射全镇。
观音沟村建成的旅游购物一条街上,所有旅游商铺全部被设计成统一风格。微型农具、草鞋、猕猴桃、金丝皇菊、羊肚菌、乌鸡、药用牡丹等一批特色鲜明旅游商品受到游客们的喜爱。
据介绍,这些商铺一楼作为商用,二楼则供贫困户居住,这样既解决了贫困户安全住房问题,又弥补了南河旅游购物方面的短板,还解决了贫困户就业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近年来,通过旧房改造,南河镇先后建成古龙滩山庄、隆兴居两个规模大、标准高、有特色的星级农家乐,既不破坏山水,又解决了规模接待问题。
为进一步打响南河旅游品牌,该镇连续多年举办省级书画摄影大赛、帐篷节、千人游南河、旗袍秀、美食节等节庆活动,还定期邀请县剧团与南河镇共同举办南河船歌、竹竿舞、南河号子等演出活动。
此外,该镇还注重推进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在苏区村,红色革命陈列馆、红色文化广场成为主题教育活动阵地,建成的红心猕猴桃基地有力推进了农业观光旅游发展。
目前,生态观光、自驾露营、摄影采风、采摘游玩等各类主题游在南河镇遍地开花。
转变观念奔富路
旅游业发展之初,群众落后的生活习惯没有跟上前进的步伐,房前屋后垃圾成堆,旱厕卫生状况堪忧。
如何让群众自发改变陋习?该镇多次组织群众代表到浙江莫干山、河南重渡沟、十堰樱桃沟等地考察,感受差距,使得群众有了转变生活观念的想法。
在吴威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厚约3厘米的《南河镇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已被翻得皱皱巴巴。“全镇19个村都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7个旅游重点村编制了‘村级旅游发展详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也都在规划中。”吴威介绍。
2017年以来,南河镇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整合扶贫资金等方式,投资8000万余元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曾经的“光灰大道”变成漆黑的沥青路,曾经的土坯房改建为白墙灰瓦小洋楼,千余个旱厕变为水冲式旅游公厕。
10月28日下午,南河镇苏区村的山谷中回荡着优美的乐曲,襄阳市艺术剧院“红色文艺轻骑兵”走进苏区村,为村民们送上专业文艺表演。
“再唱山歌给党听,我把歌儿献给你。”由村民自编自演的歌舞《再唱山歌给党听》登上了舞台。
“就是要把咱老区群众的精神风貌舞出来,把如今幸福的日子唱出来。”参加表演的苏区村村民王艳勤高兴地说道。
如今的南河镇,天蓝、地绿、水清,群众的生活更是幸福满满。
来源:襄阳日报 / 编辑:杨守荣
责任编辑:严华萍 / 编审: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