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良:葫芦之上烙绘动人画卷

2020-10-04 10:25   云上谷城

张德良制作的葫芦烙画。 全媒体记者 魏崴 摄

“这些葫芦烙画真有意思,没想到张师傅你还有这手艺。”9月25日,在襄城广电家属院,看到门卫师傅张德良手中的葫芦烙画,路过的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婀娜仕女、手抱锦鲤的福娃、富丽端庄的牡丹……这些创作在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葫芦上的葫芦画作均出自张德良之手。如今,张德良已经70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他就开始自学葫芦烙画。他说,闲暇时创作葫芦烙画,感受片刻宁静,是件非常幸福的事。

与葫芦烙画结缘

张德良是谷城茨河人,虽然没有太多的文化,但是从小喜欢绘画,村里的木版年画、书里的连环画,他都能痴迷地看很久。少年时受客观条件限制,张德良没能系统学习绘画,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心中的爱好,没事就拿起画笔画门画,自己学习。

上世纪九十年代,张德良远赴北京务工。一次,在一公园内,他看见有商贩在卖葫芦画,感觉很有意思,便开始尝试创作。他说把图案画在葫芦上并不容易,有人用文身贴纸将图案印制在葫芦上,然后再雕刻,但他认为这样会破坏葫芦的质感。

那用什么样的方法才合适呢?他想起了熟悉的电烙铁。因为做过电焊工,操作烙铁笔对他而言并不算难事,但在葫芦上烙画一定要仔细,不能下错笔。“简单的图案就直接用烙铁笔画,复杂一点的图案,先在葫芦上用铅笔描出轮廓,然后再用烙铁笔画。”张德良说。

一杆烙铁笔,一个葫芦,这是张德良在北京时最好的陪伴。

种葫芦潜心创作

葫芦谐音“福禄”,在人们的心目中代表着福禄、吉祥,因此颇受人们喜爱。烙画葫芦艺术又称烫画葫芦、火笔画葫芦,具有悠久的历史,很多勤劳且智慧的农民、匠人、文人墨客等把自己的才华丰富多彩地展现在葫芦上。

张德良说,葫芦烙画一般运用国画的白描、工笔、写意等手法,在葫芦光滑坚硬的木质表皮上,创作出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使画面呈现出焦、黑、褐、黄、白等多种层次及国画渲染的效果,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张德良喜爱在葫芦上绘制古典元素,下山虎、仙鹤、淑女……所有的图案素材都来自他平时的细心积累。“我还去过天津的葫芦烙画博物馆。”说起葫芦,张德良如数家珍,总是特别开心。

为了创作葫芦烙画,张德良特意在地里种植葫芦,并寻思创作题材。“这个葫芦造型特殊,是它在生长时,我用绳子绑住,固定而成的。”张德良说,要让葫芦长成特殊造型,就要经常去观察。

作品赠友不为名利

2012年左右,张德良到河北唐山矿场工作。他说选择去那里的原因之一是那边矿场有地方可以让他种葫芦。

为了不影响工作,张德良坚持在业余时间创作葫芦烙画。在唐山,许多工友看见他做的葫芦烙画,很是喜欢,纷纷向他讨要、订制。张德良毫不吝啬,总是分文不取,爽快答应工友的请求。

在北京时,张德良卖过一次葫芦烙画,卖了800元左右。“那次,我把葫芦拿在手里玩,有个人看见了非要向我买,我便卖给了他。”张德良说。但在此后的岁月里,他从未动过以售卖葫芦烙画为生的念头。“张师傅,你这葫芦烙画手艺这么好,为啥不拿去卖了换钱?”虽然有许多工友给他提建议,但张德良对此很坦然,他说制作葫芦烙画纯粹是出于爱好,他怕一旦成为谋生手段,就失去了因热爱带来的快乐。

近些年,张德良带着他心爱的葫芦回到了家乡襄阳,继续工作,继续他心爱的葫芦烙画创作之路。

来源:襄阳日报 / 编辑:杨守荣

责任编辑:翟竞 / 编审:任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