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修到家门口 致富之路户户通

2020-08-17 11:52   云上谷城

8月14日,村民章振财在“爱心码头”旁停靠船只。 全媒体首席记者 安富斌 通讯员 姚敏 摄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8月14日,记者走进谷城县南河镇白水峪村,登上一艘渡船,沿着南河往山谷中行进。

河水碧波荡漾,山林郁郁葱葱,村民的房屋掩隐在草木之中。记者发现,每前行一段距离,岸边都会出现一座小型码头,石砖砌成的台阶层叠而上,通往村民的家中。“村里这样的码头有7处,分别修建在村民集中居住的地方。”白水峪村党支部书记陈官和告诉记者,码头全部由市中心医院出资修建,因为解决了村民出行的大难题,所以被村民称为“爱心码头”。

白水峪村位于白水峪水电站库区,村内山高谷狭,耕地面积仅487亩,是典型的高寒偏远贫困村,2015年,该村被列为省级重点贫困村。在白水峪村,70余户村民沿河分散而居,交通工具以渡船为主,码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然而在过去,村民家门口只有泥土夯成的简易码头。“遇到干旱天气,水位下降,河床裸露,满是淤泥,上岸十分艰难。”54岁的村民章振财回忆,有时,船只靠岸后,离岸边还有30多米的距离,村民深陷淤泥之中,只能缓慢爬行,腿脚不便的老人更是时常摔跤,跌得满身是伤。

2018年3月,市中心医院扶贫工作队队长马开富将村民出行难的情况上报给了医院。不久后,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毛春带领扶贫干部来到白水峪村实地考察。“连出行都不顺利,还谈什么脱贫奔小康!”在南河岸边,医院当即决定,出资10万元修建码头,保障居民的出行便利和安全。

据介绍,白水峪水库最高水位198米,而最低时为140米左右。为了彻底解决问题,在扶贫工作队的要求下,施工方不仅用石砖将台阶筑牢,而且将台阶向河里延伸了30多米,保证在干旱时期村民也能正常登岸。

2018年8月,7处小型码头修建完毕。竣工当天,不少村民来到码头前欢呼庆祝,感谢这一爱心工程。“爱心码头”不仅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更为村民发展脱贫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章振财告诉记者,以往,渡河艰难,他放牛和放羊都只能在家门口进行,由于山场面积不大,他无法扩大养殖规模。“爱心码头”修建后,章振财利用便利的运输条件,将新购入的牛羊崽运到河对岸的一处宽阔山场里,并修建了牛棚和羊圈。白天,章振财渡船到对岸,将牛羊放出,然后返回做工;傍晚,他再一次渡河,将牛羊关回棚圈里。目前,章振财养了5头牛,十几只羊,家庭年收入接近3万元。

修建“爱心码头”,是市中心医院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据马开富介绍,5年多来,医院扶贫工作队累计投入资金96万元,多方筹集资金45万元,帮助白水峪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扶贫产业,2019年10月,该村47户9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目前,白水峪村正在修建景观道路,发展观光农业,一步步融入南河小三峡景区的旅游产业中。而一座座爱心码头,将成为一处处游客休息区,串联起白水峪村三产融合的新链条,保障村民脱贫不返贫、致富奔小康。

来源: 襄阳日报 / 编辑:杨守荣

责任编辑:翟竞 / 编审:任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