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苏区村扶贫产业“三级跳“

2020-08-08 10:57   云上谷城

8月5日,沿着蜿蜒的柏油马路,穿行在谷城县南河镇苏区村,满眼尽是产业扶贫带来的蓬勃生机。“3年前种下的红心猕猴桃,今年迎来丰收,产量保守估计超过1万斤,下个月就能上市了。”村支书郑思群说。

苏区村位于南河镇西北部和大薤山脚下,距县城33公里,全村300多户1300余人仅有耕地840亩。因山高路远,地处偏僻,村民脱贫无路致富无门,成了集库区、山区、革命老区于一体的省定重点贫困村。

自开展驻村扶贫以来,襄阳市委宣传部在苏区村始终坚持扶贫“扶志”“扶智”先行,立足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构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从建设100kw光伏发电项目,到建成55亩标准化红心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再到打造电商旅游服务中心,苏区村扶贫产业顺利完成‘三级跳’。”市委宣传部驻苏区村第一书记汪东炜如是说。

早在2016年4月,光伏发电一期项目并网发电,当年发电4万多度,帮扶20个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元。二期项目于当年底建设完成,2018年全村光伏发电达到9万度,电费收入近8万元,惠及30户贫困户,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贫困户脱贫摘帽后,还可能会返贫,如果工作队撤走了,怎么办?通过走访调查和总结思考,市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认为,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才是解决之道。

汪东炜介绍,除了短期能见效益的光伏项目,工作队还制定了中长期和长远规划。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分析襄阳本地市场后,中长期产业选择种植红心猕猴桃项目;立足苏区村的温泉资源、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打通产业链条发展电商,长远发展定位在农旅融合。

红心猕猴桃产业方面,分两步建成55亩示范种植基地,两到三年内进入丰产期,平均每亩收入突破2万元。随后,以村集体为示范,带动农户共同发展50亩猕猴桃。目前,全村猕猴桃种植已突破100亩。

如何将一、二、三产业衔接起来,让苏区村农特产品走出去?

工作队引进华夏创谷有限公司,借助电商平台,新建苏区村电商旅游服务中心(电商超市),打通“购、销”最后“一公里”,解决村民购买农资、水果蔬菜等日常生产、生活用品不方便问题,帮助贫困户建立牛羊猪鸡、土鸡蛋、猕猴桃等农特产品的网络销售渠道。

2018年5月,电商超市正式开业,当天销售额突破8000元,这也是谷城县第一家由村集体办的带有公益性质的电商超市,成为苏区村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以上。

为了让村民接受电商销售新理念,提高产品附加值,工作队每个季度要给贫困户上一次培训课,自购玻璃瓶、快递包装箱,手把手教百姓包装农特产品,帮村民邮发农特产品销售到外地。

从销售土蜂蜜开始,到土鸡蛋,再到红心猕猴桃,通过电商平台,一单单发往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也一天天在增强。

“目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苏区村也顺利脱贫摘帽。”郑思群介绍,在多个扶贫产业叠加带动下,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15万元。

来源:农村新报 / 编辑:杨守荣

责任编辑:翟竞 / 编审:任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