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的微信账户中招!微信官方发出重要提醒

2020-08-06 09:12   云上谷城

“系统正在检测删除我的人,勿回”“清粉请见谅。关注公众号可免费检测”……当前,不少微信用户选择用“好友清理服务”控制自己的微信好友人数。记者发现,此类“清粉”服务中暗藏重大风险,可能导致用户微信账户失控、被盗,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重要个人信息泄露、遭受网络诈骗等。

记者体验:微信账户“中招”了!

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不久前,为清理微信好友,他尝试使用了“清粉”服务,结果令他至今十分“头痛”。

“我的账号自动在朋友圈里所有点赞过的信息下面发布了广告,不断有陌生人侵入我的微信工作群并在其中发布广告。我的部分微信好友也受到骚扰。”据刘先生回忆,这些情况都发生在他按“清粉”服务商家要求,扫描了其发来的二维码之后。

“把我的微信群和朋友圈弄得乌烟瘴气不说,要是有人假冒我找微信好友骗钱那就太危险了。”为避免同事、朋友因此受骗,刘先生不得不逐一在微信上联系大家进行解释。

记者在某知名电商平台搜索发现,有多家网店销售“清粉”服务,单价多为1至3元。据网店数据显示,部分月销量高达10万单。提供此类服务的微信公众号也为数众多,其中部分声称能“0误删0漏删”“无痕清粉”。

记者选择了一家自称提供“绿色清粉”服务的商家交易。商家要求记者将其提供的一个微信号加为好友,并扫描该账号发来的二维码。完成要求后,记者看到“微信即将要通过异地iPad端登录”提示。

按商家要求,记者对提示进行了授权确认。随即,记者的微信中开始不断弹出被清除的好友名片,几分钟后,有信息提示清理完成。然而就在此次“清粉”后不久,记者发现,自己被陌生人直接加为好友后拉入各种广告发布微信群的情况频频发生,微信被迫下线的情况也反复出现。

网络安全专家告诉记者,记者的微信账户很可能已经失控。

一号多“吃”:

“清粉”服务背后的利益链条

据信息安全专家徐超介绍,“清粉”的原理是通过应用集群控制软件控制待清理微信账户,令该账户自动向其所有好友群发消息,再由群控软件根据“信息是否能够成功发送接收”来识别其中哪些是“僵尸粉”并删除。但除清粉外,群控软件还能控制微信账户批量点赞朋友圈内容、群发微信消息、自动同意好友添加并回复等。

据微信安全团队介绍,一旦用户同意他人用群控软件“接管”账户,账户就很可能失控。不但会将自己的个人隐私完全暴露给他人,诸如工作、身份、联系方式、社会关系、财务信息等也都可能被他人获得。

记者调查发现,“清粉”服务的背后存在不法利益链条有人靠开发此类软件牟利。记者在网上发现,多家网站均可定制清粉软件,且显示已有成功订单。单款清粉软件开发价格在1000元至5000元不等。

记者从某电商平台上的一家软件代开发商户处了解到,此类软件的开发成本和技术门槛都不高,代开发并不难。还有不法分子通过“推荐朋友,免费清粉”“转发到群,赠送礼品”等手段怂恿引诱不明情况的用户将“清粉”链接、二维码等“入口”扩散到自己的微信群、朋友圈中,以此实现“病毒式”传播,扩大“中招”人群范围。

业内人士透露,对“中招”的用户,不法分子有多种“吃”法:先是赚销售清粉服务的钱。徐超告诉记者,不少经营相关业务的店铺月成交量不小,有的商家月销售额过万元。然后还可以通过控制用户的微信账户,到处散发各种营销广告信息,再赚一笔。

业内人士透露,当前互联网平台上部分打着“网络整合营销”“网络人际推广”幌子,散发“小广告”、制造“牛皮癣”的“黑商户”多与此类不法行为相关。再有就是盗取受害用户个人信息,售卖牟利。

网友黄女士反映,今年5月她在使用“清粉”服务后,很快发现微信中有一笔自己并不知情的交易,对方是某网络游戏。继而她发现,在这款从未接触过的网游中,竟有自己的实名注册账号。

黄女士怀疑自己的个人信息已被“清粉”软件盗取。徐超表示,当前“清粉”服务已成为非法数据交易产业链的重要“上游”,通过相关软件攫取的数据通常会在被分类后经由信息“地下市场”交易。记者了解到,不久前杭州互联网法院便审理宣判了利用“清粉”软件盗取个人信息的案件。

微信官方:清粉服务,别用了!

微信团队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微信共对上百万个明确使用“清粉”软件等外挂的账号,进行了短期或永久限制处理。

“虽然微信官方不断打击,但要根治侵权‘清粉’软件恐怕并不容易。”广州某科技公司技术总监认为,在技术上,不法开发者正不断开发多种框架技术、底层指令与微信安全团队“打游击”;在销售上,部分商家将此类软件包装成“机器人助手”,增大了平台难识难度。

广州大学客座研究员李洋表示,用户个人应提升自身对个人信息与数据权限的安全保护意识,在网络上对陌生人、陌生应用保持应有的警惕,切勿贪小便宜吃大亏。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高级研究员臧雷提醒,部分“清粉”软件和服务商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电信诈骗等犯罪行为,风险巨大,平台应针对此类服务或内容醒目标识,提示用户“切勿盲目向任何第三方授权,以防隐私泄露”。

微信安全团队提醒用户,不要使用破坏微信软件协议或具有外挂功能的插件及软件。

如遇安全风险,可通过微信客户端、腾讯110小程序进行投诉。

来源:新华社、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任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