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青山少绿水,部分山区农村吃水难,看看南保谷三县做了哪些事!

2020-08-03 11:48   云上谷城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不完全是事实。

在山区农村,有溪流、泉水的地方可谓是风水宝地,这种地方为数并不太多。

不少农民吃水靠山水、雨水攒集,靠屋檐接水。

南漳薛坪镇张家湾村,村民房子建在天然水窖后。  摄影:周政

过去,农民建房会选在有天然岩石形成能当水窖的地方,那是实力和地位的象征,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这种水窖的地方供选择。

这种水窖储存的水,颜色发黑、发绿、有气味,甚至有线虫,即便如此,那也会看成宝贝。

南漳巡检镇漫云村,村民从古井中挑水。摄影:周政

农民吃水难,襄阳地区的南漳、保康、谷城等山区县比较突出。

山区缺水,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也是农村空巢化的主因之一。

为破题,保康花巨资地下打井取水;南漳投资2.4亿解决村民喝水难;谷城干溪沟变甘溪沟,襄阳各山区县想方设法破解脱贫攻坚中最大难题。

南漳巡检镇凤山村,村民在水窖中洗桃子。摄影:周政

在保康马良镇,过去,群众吃水只有两条路,要么靠天下雨下雪,从屋檐接雨、融化雪水或挖水窖蓄水;要么靠人力,从远处挑水。不管是接雨水还是挑水,都是痛苦不堪的回忆。接雨水靠天,老天爷下不下雨无法把控,而且水窖蓄水时间长了会长虫子。而挑水要走山路来回十几里地,一桶水还不够牛喝。因为缺水,水也不干净,当地干部下乡、外来客人走亲戚,到这些缺水地区后,不敢喝水,都是自己带水。

保康马良镇松树堡村的天然水窖。摄影:周政

2017年,为破解喀斯特地貌地区安全饮水难题,保康县在马良镇临近漆园村的赵家山尝试打井取水。当年4月3日,赵家山在地下350米打出地下水。4月12日,打到483米深时,出水量达到100多立方米,水量已足以满足当地群众饮水需求。赵家山水厂建成后,每天的出水量可以达到200立方米,受益村民达1300多人。

赵家山水厂是保康县乃至湖北省在喀斯特山区打出的第一口深水井,也是襄阳市破解喀斯特地区饮水难题的一次创新性探索。

保康马良镇漆园村,1030米深井的供水设备。摄影:周政

赵家山打井取得成功后,保康县决定继续在漆园村打井。

2017年10月,经过再次勘探,当地决定在位于海拔1164米的漆园村村委会处进行第二次打井。这次,遇见了溶洞层。在进行了12次灌浆作业、换了15个精钢钻头后,终于在离地表1030米的深处打出了地下水。

新华网等媒体记者观看保康马良镇漆园村过去属于集体所有的水窖。摄影:周政

出水当天,老百姓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有的自发购买鞭炮庆祝。从这一天起,漆园村“吃水难”的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

如今,漆园村在打井处已建起一座占地800余平方米的标准化水厂,并实现无人值守和自动化运行。井水通过管道送到松树堡、老湾、盛垭、长岭湾、苏家寨、水斗、漆园等7个村,当地3400多名村民都吃上了长流水、干净水、放心水。

保康马良镇漆园村1030米深井的清水池。摄影:周政

在保康,类似的喀斯特山区深井取水井共有10处。

经过近几年努力,保康累计投资1.7亿元,彻底解决了8.3万名贫困群众的饮水难问题。

保康马良镇漆园村,73岁的张远政向新华网等媒体记者展示过去挑水用的扁担。摄影:周政

住在漆园水厂旁边的张远政老人今年73岁,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灶台也是一尘不染,虽然是七月天,火炕已经生起了火。

他接受采访时说,自从有了自来水,做饭、洗衣、洗澡都很方便,日子越过越好。

新华网等媒体记者采访谷城紫金镇干溪沟村引泉入村现场。摄影:周政

在谷城县紫金镇干溪沟村,多年来,因为缺水,村民纷纷外迁,村里的人口从800多人减少到475人。

2019年7月,村里筹措50万元资金,组织村民翻山越岭,爬山涉水,在距村委会14公里处邻村与房县交界的山谷里,找到一处天然泉眼。通过引泉入村,一举解决了千百年来困扰村民的饮水问题。

干溪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明智说,为了村里能用上放心水,唐从庆、郭世友、唐祖平等村民不计报酬,义务投工。通水后,一些村民笑称,以前缺水的干溪沟村现在不再缺水,干溪沟村村名应该改成“甘溪沟村”。

南漳肖堰镇幸家坪村,高海拔山区村民用上自来水。摄影:周政

2019年,南漳县根据农村用水现状,县级财政投入5532万元,建设完成150个村、19500户、67000人的饮水安全的巩固提升,全年落实饮水安全建设资金7069万元。

近年,南漳累计投入2.4亿元用于山区农村村民的安全用水。

有青山少绿水,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制约部分山区农村发展。借“精准脱贫”和“脱贫攻坚”的东风,襄阳因村而异、因地制宜解决缺水部分的山区吃水难、安全用水难的问题。

来源:云上襄阳

责任编辑:任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