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转正释暖意——透视疫情“大考”下的中国经济“半年报”

2020-07-17 08:44   云上谷城

7月16日,入伏头一天。上午9时许,国新办发布厅前,数十家媒体排起长队,前来参加这场中国经济上半年运行情况的发布会。

10时整,各家中外媒体第一时间发出快讯——

由负转正!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一季度的-6.8%跃升10个百分点。

尽管上半年中国经济仍同比回落1.6%,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大幅萎缩背景下,中国经济的亮眼表现令全球瞩目。

沉甸甸的经济“半年报”来之不易。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科学决策,全国上下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汇聚成推动经济持续复苏的中国力量。

这是位于山东青岛高新区的建设中的济青高铁红岛站(4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稳住了!中国经济稳步复苏

“数据不错”“超出预期”……16日刷屏的年中经济数据让不少企业舒了一口气。

“最近基建需求大,从我们卡车和工程车轮胎模具订单猛增就能感受到经济活力,风电零部件订单也不减反增,工人一直在加班加点。”山东豪迈集团董事长张恭运对记者说。

这家服务GE、西门子等20多家世界500强、占全球轮胎模具三成多市场份额的机械制造企业,上半年积极应对疫情,围绕提高产品竞争力创新研发,新增订单15%,产值和利润分别增长15%和22%,还逆势增投5亿多元扩产能,新招聘1300多人……

豪迈集团的向好趋势,折射疫情“大考”下中国经济加快复苏的暖意。

4月15日,施工人员在浙江省绍兴市329国道智慧快速路项目现场对箱梁进行吊装作业。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回眸上半年,中国经济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

面对罕见疫情和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冲击,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回落6.8%,投资、消费等主要指标一度出现两位数下降,不少企业遭受重创,就业压力上升……

但进入二季度,随着防疫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推进,中国大江南北跃动着逐月回暖的新气象——

东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经济运行企稳回升,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中部地区投资回升明显,整体表现抢眼;西部省份主要经济指标恢复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中国经济运行先降后升、稳步复苏。”16日的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给出了这样的判断。

“稳”和“新”是今年中国经济“半年报”的主基调。

这是上海淮海路一家商场的“五五购物节”标识(5月5日摄)。5月4日晚,上海首次启动大规模商业促销活动“五五购物节”,多家在线新经济企业参与。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大盘依然稳固有韧性——

上半年,经济先降后升,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连续两个月小幅下降;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上半年3.8%的涨幅比一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外汇储备超过3.1万亿美元,国际收支平稳。

内需持续回暖,生产加快复苏,新兴动能增强——

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618”大促多平台网络购物累计成交超万亿元;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站上荣枯线;低风险地区电影院将于7月20日有序恢复营业;居家办公、在线教育等新业态快速扩张……

工作人员在位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调试口罩生产设备(3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中国经济二季度表现超出预期。”路透社16日在报道中肯定了中国经济的稳步复苏势头,称这得益于决策层果断出台的一系列应对举措。

“中国经济的韧性,表现在稳中求进上,除了经济表现稳,还在于一系列对冲风险举措的有力支撑。”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说,当前关键是要落实好“六稳”“六保”政策,这也是下半年中国经济坚定前行的信心所在。

闯难关!“六稳”“六保”夯实发展信心

订单取消、货物积压、港口停运……主营吸管的浙江省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还“有点愁”:“海外疫情影响很大,订单大幅下滑,一旦库存满溢,随时可能停工停产。”

挑战之下,唯有主动寻觅“新路子”:一方面“转身”开拓国内市场,一方面“转型”投向新领域。“逆势之下,我们不改去年定下的年增长20%的目标。”谈到未来,楼仲平信心不减。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1.25亿户市场主体不仅撑起了中国经济的基本盘,更提供了数亿就业岗位。

这是5月29日拍摄的广东湛江调顺跨海大桥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卢烨 摄

保住“青山”,就能赢得未来。

强化援企稳岗和就业帮扶,全年减税降费超2.5万亿元,推动金融机构全年向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行业企业给予政策支持……一系列聚焦“六稳”“六保”的政策密集出台,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要不是政策给力,今天也许就看不到这家店了!”上海一家西班牙风味餐厅经理张平说,疫情导致餐厅一度停业。“疫情期间餐饮服务业增值税‘归零’,到5月已免税5.3万元,加上房东减免的租金,我们又恢复了元气。”

面对疫情冲击,一些企业艰难自救,一些企业“危”中寻“机”,如同坚韧的小草,它们奋力应对的过程,正是中国经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生动注脚。

在这种应对中,数字经济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在线教育、“虚拟”产业园、“无人经济”……就在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亮出支持15种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硬举措,启动数字经济新引擎。

6月15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即发集团的营销人员通过广交会直播平台推介出口到海外市场的服装产品。第127届广交会6月15日拉开帷幕。这是广交会首次整体搬上“云端”。 新华社发(梁孝鹏 摄)

在这种应对中,一批新职业脱颖而出——

6月20日,建设者在河南孟州黄河大桥工地施工。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在线学习服务师、直播销售员、防疫员、网格员……变局之下,新职业、新工种不断涌现,与时代新需求同频共振,折射出中国经济蕴藏的巨大潜力。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和完善的产业链,这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西门子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赫尔曼说。

打硬仗!依靠改革开新局全面奔小康

冲击下坚定发展信心,复苏中更要保留一份清醒。

2020年“下半场”,中国经济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看国际,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

全球疫情仍在快速扩散,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主要国际组织纷纷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世界银行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下滑5.2%,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山西省广灵县壶泉镇涧西村村民在扶贫车间里编织工艺品(3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观国内,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

尽管二季度经济增速转正,但上半年同比仍是负增长,部分行业复苏压力较大,供需两端仍有“温差”,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大,就业压力仍十分突出。

“当前一些指标仍在下降,疫情冲击损失尚需弥补。”刘爱华说,推动中国经济回归正常水平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叠加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打好“下半场”的硬仗,容不得丝毫懈怠。

非常之时,当尽非常之力。

越是面对困难,越要向改革要动力。

盛夏时节,琼州大地热浪涌动。

几天前,海南自贸港第二批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海南18个市县(区)同步举行,121个项目、总投资281亿元,涵盖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产业项目加快上马,自贸港建设深入推进。

从海南自贸港建设到广交会首次整体搬上“云端”,再到2020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公布,面对疫情冲击,一些措施密集部署,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不移、步伐铿锵。

4月13日,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西坝河校区)学生马紫涵在家中参加学校的周一主题班会。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这是7月13日拍摄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项目(第二批)集中开工仪式现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习近平主席7月15日给“全球首席执行官委员会”成员代表回信中指出,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落实“六稳”、“六保”的重大政策举措,为中外企业投资发展提供更完善的营商环境,开辟新机遇新前景。

顺应人民期盼,汇聚各方力量,不断凝聚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正能量。

连日来,在山西省大宁县昕水镇安古村的一处扶贫车间,数十名工人正在将上万只生产好的手套进行分拣包装。不久之后,这些手套将出口国外。

“真没想到,政府能把工厂建在家门口,我出门几步路就能到厂子,从留守妇女变成了有固定收入的工人。”贫困户马芳爱说。

目前,山西省已认定968家扶贫车间,吸纳2万多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发挥“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作用。

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当下,全国还有未摘帽贫困县52个、未出列贫困村2707个。越是临近最终的胜利,越要汇集各方力量,集中精力谋发展,一鼓作气、尽锐出战。

4月14日,江苏(高邮)金飞达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齿轮齿轴加工车间工作。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顶压前行,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哪?

高温下,“90后”医护人员持续奋战在北京抗疫一线;

奔基层,一批批毕业生投身广袤西部施展才华;

勇逆行,沿江沿湖的堤坝上迎来返乡抗洪的最美身影;

……

一个个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生动故事,定格为奋进中国的最美身姿。

来源: 新华网 / 编辑:邓植元

责任编辑:翟竞 / 编审:任丹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