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秋:总把扶贫挂嘴上装心里

2020-06-17 15:45   云上谷城

一包水泥、一箱药品、一张书桌、一个文件夹……不管公事私事,他见人都说:“把东西送到村里吧,用得着。”他总是把扶贫挂在嘴上,装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深受乡亲爱戴。

62岁的刘绍秋是一名退伍军人,作风过硬,转业后在襄阳市人社局工作。

2015年,他根据组织安排,到谷城县五山镇黄峪铺村开展精准扶贫,当起了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一干就是5年多。

2018年,60岁的刘绍秋已退休,可村里的党员群众都舍不得他,希望他能继续留任,带领大家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刘书记是个实干家,要不是他,村里哪有这么大的变化。”70岁的群众代表李太运竖起大拇指说。

经再三斟酌,刘绍秋决定留在村里,站好最后一班岗。“今年,我们又谋划了4件事,包括扩宽村道、安装路灯、治理滑坡、兴建扶贫车间。这些都是管长远的,让群众得实惠,必须做好。”

6月16日,记者在黄峪铺村转了一圈,刘绍秋提的4件事都在逐一落实。其中,4组一处90米的滑坡山体已经加上护坡,2组和4组照明路灯已经安装15盏。

为了全面提升村党支部战斗力,干群齐心夺取脱贫攻坚最后胜利,刘绍秋从抓党建入手,充分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做到干一件事,成一件事。

新选派的村党支部书记赵星30岁,年富力强有闯劲,但有时工作方法方式不对路。刘绍秋经常与他谈心谈话,以“过来人”身份教他经验,毫不保留。

“我的毛病也多,要改,特别是要增强大局意识,遇事多商量,充分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合力而为。”赵星坦言。

村里的治保主任老胡,曾经工作有些懈怠,刘绍秋用一言一行感化他,如今他带头做事“管闲事”,在村里树起了清风正气。

都说扶贫靠产业,刘绍秋深知其理。

经多方争取,村里建起了200KW的光伏发电站、养鸡场、黄桃种植基地等。特别是去年,成功引进了扶贫工厂,为变电企业加工漆包线圈,让20多名留守人员在家门口就业。

“计件付费,时间自由,能照顾家里,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块钱。”村民胡新华觉得很满足。

刘绍秋告诉记者,现在想到扶贫工厂干活的人越来越多,但地方小,设备放不下。今年正在申请建一栋厂房,满足100人就业需求。目前,该项目正在走程序。

村里还整合土地,打造了100亩的艾蒿种植基地,已初见成效,到明年能为村集体增收三五万元。

虽然黄峪铺村在2017年底就脱贫出列,但如何进一步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刘绍秋总是说,驻一天村就要尽一份力。

就在疫情防控关键期,他走访得知脱贫户刘建波养的土鸡销不出去,立即发动同事和朋友认购。

不仅700多只鸡一抢而空,就连2000多个鸡蛋也卖完了。刘建波激动地说:“要不是刘书记,准亏,我也搞不成养殖。”

刘绍秋还联系爱心企业资助贫困户胡泽华的女儿读完大学,帮贫困户唐华富的儿子找工作,促成黄峪铺村党支部与襄阳市帷幄人力资源公司党支部结对共建……

“现在的我们,视野变开阔,思路变清晰,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赵星打心眼里感激刘绍秋。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邓植元

编审:任丹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