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民间故事】杨家祠堂的木笼

©原创   2020-05-01 17:11   云上谷城

五山镇杨家老湾村的杨家祠堂是一代乡贤杨懋贤牵头修建的,光绪八年(1882年)竣工,作为宗祠使用时间不太长,解放前,杨氏族人商量将祠堂捐给国民政府作为谷八中。“破四旧”时,红卫兵曾在厢房黑暗的楼阁里找出一只木笼并砸掉。红卫兵以为是捕捉动物的关笼,其实,它是一种家族动用私刑的刑具。

据杨家辈份较高的老人杨懋贤生前说,这个木笼是个长方体,大约五尺多高,里面是硬木做的骨架。四面及上下底面,用木条钉成,木条均匀分布着竹钉,竹钉的尖都朝里面。人关在里面,前后左右,几乎都挨着竹钉,乱动或打瞌睡,就会被竹钉戳到。杨懋贤说,他并没有亲眼看见谁被关过木笼。只听他说过去有个家丁给杨家地主看粮库,偷偷抽旱烟,在换烟叶时,烟袋锅子里的烟灰没烧完,磕在地上又被风吹,火星飘到草料上,导致粮库失火。念及家丁忠心耿耿,发现早,损失也不是很大,东家没有报官。罚他关了三天木笼,表示惩罚。当然这事发生在杨家祠堂兴建之前。说明木笼早就有了。

杨懋贤听他祖父说,旧时代民间对于违反族规家训的,有很多处理方法:性质严重的,除开报官府处理,就是执行家法,严酷的有沉潭、点天灯、下水牢、囚暗室、逐出居住地并从家谱中除名等。杨家木笼,实际上起到一种震慑作用。杨懋贤小时候,曾和几个本家半大的孩子打赌,比谁在木笼中呆的时间长而不被戳伤,一般人都站不到半个时辰,他的远房哥哥当过兵,能够站一个时辰。有一次,这个哥哥要挑战极限,小伙伴们把他关进去,上了锁,中午都回家吃饭,结果都忘记他还在木笼里。太阳快落山的时候,管家来巡查,过来一看,他身上扎伤十几处,鲜血染红了汗褂,整个人浑身上下汗湿透了。

据谷城县著名律师李有凡介绍,古代家法用的私刑刑具种类较多,木笼并未听说或见记载,应属比较独特的。

作者:杜权成

责任编辑:邓植元

编审:任丹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