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个爱和文字较真的人

©原创   2020-03-23 11:42   云上谷城

我在提笔写涂启智老师的时候,心里是忐忑不安的。涂老师非名人名家,在基层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耕耘,性格内敛,不喜欢张扬,我既担心词不达意,又怕浓墨重彩后他会责怪。一番心理挣扎之后,我还是拿定主意在笔端更详尽地叙述,让更多的人了解他,分享他的写作真经。

我在他的文章中找到了写作信念,如是描述:生命始终与文字结缘,近些年醉心于时评,兜兜转转多年以后,终点又回到起点,欲重拾文学初心。写作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在写作中身心得以休憩。崇尚我手写我心,于文字的浅唱低吟间,表达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生活的感悟、人生的期许……他的写作风格,亦由此可见一斑。

我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下他的个人成就,这样有利于后面的文字展开。他曾为《深圳特区报》《珠海特区报》等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也作为专栏作者为《半岛都市报》“夕拾周刊”撰稿六年之久。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等全国600多家报刊发表时事、文化评论以及书评2600多篇,其中有书评获得2014年新华网有影响力图书评论征文唯一一等奖。另在《工人日报》《成都晚报》《杂文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杂文等文艺作品300多篇(首)。其成就可谓光彩照人。

我和涂老师的老家同属一个乡镇,两个村相隔不到3公里。因为年龄相差一个时代,从前并不相识。偶然接触后,因志趣相投而至深交。相识3年以来,我对他的文学信仰与成绩无比崇拜,他对我在文学方面的帮扶也是不遗余力。我们建立了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基于这层关系,我所讲述的没有半点浮夸。

涂启智老师自幼家境贫寒,1984年,他以全镇中考状元身份,且以高出录取分数线80分的成绩进入中等师范学校,成功“跳农门”吃上商品粮。在那个年代,一个乡镇只有一所重点初中,出类拔萃的尖子生汇聚于此,然后又经大浪淘沙,年级前十名才有希望考上中专。那时的中专生,放到今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11”“985”这类院校可以任选。1987年他毕业分配到山区中学从教。他呕心沥血,希望更多孩子通过学习插上追逐理想的翅膀,走出“圈养贫穷”的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对于语文教学,他严谨到每一个汉字读音的抑扬顿挫,每一个标点符号的功能与运用,每一句话的表述与顺畅,都先仔细推敲,自己弄明白了,再向学生讲授。

他乐意当一个培育花朵的教书匠,他有“蜡烛成灰”的执着,从而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与尊敬的老师。教书期间,因为业余坚持写作,经常在市、县党报以及各级教育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杂文,被正到处寻觅写手的当地镇政府发现,遂被借调到镇政府,从事公文写作。2004年,他打破自己手中的“铁饭碗”,带着滚烫的热情和激情的文字来到勒杜鹃花开最艳的地方——深圳。深圳的开放与包容,让他和他的文字找到了温润与肥沃的土壤。

我也算一个文学爱好者,每每写下一段文字,首先发给他审稿。他平时工作繁忙,但从来没有拒绝过我,甚至几万字的小说,总是在业余时间仔细地过一遍,然后批注上错别字句。他用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告诫我:不可亵渎文字。这也是我在文学道路上成长和成熟的“紧箍咒语”。

去年,我和涂老师参加一个乡邻邀请的聚会。一路上,我有意避开关于文学和文字方面的话题,希望让过度劳累的脑细胞舒缓一下。我们聊天范围很广,轻松也很愉悦,最终却没有避开一个关键字。涂老师突然不确定“掮”字的读音,他说印象中读“qián”,我手握方向盘不假思索地回答“jiān”。席间,欢声笑语和觥筹交错冲淡了这个字在我脑海中的印迹。然而,第二天清晨,约摸8点左右,我在睡意朦胧中接到涂老师电话:“我早上查了新华字典,‘掮’字读‘qián’。”瞬间,我的脸上泛起羞愧的红晕,同时对涂老师的较真劲儿肃然起敬。从那以后,我对于拿不准的读音或把握不定的词语,也非常谨慎,也学会了和文字较真。

涂启智老师有句口头禅:我们写文章,首先要尊重编辑,然后才是对得起读者。我理解这话意思:因为编辑是第一关,假如编辑这一关过不了,读者根本无法看到。这足以见证他对每一篇文章都会下足功夫。正是因为这种爱和文字较真的精神,他在文学道路上每一步走得都很坚实,走出了动人的风景。

作者简介:陈友涛 (1978年-),湖北谷城籍,现定居于深圳。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宝安区作协会员,文学作品散见于《华文百花》《散文百家》《唐山文学》《南风·艺术》《宝安日报》《潮州日报》《湛江科技报》《闽西日报》《读书教育网》《搜狐网》《凤凰网》《中国诗歌网》。其诗歌《深圳,我要抱紧你!》在首届“党在我心中,圆我中国梦”全国诗歌大奖赛中获优秀奖。诗歌《我在凤凰山上看福永》在第二届“凤凰山杯”全国诗歌大赛中获三等奖。

作者:陈友涛

责任编辑:邓植元

编审:任丹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