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左右!经济高质量发展底色更足

2020-01-14 09:02   云上谷城

编者按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2019年初,在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新的一年,将推动经济稳中有进,提高投资质量效益,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经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创新发展。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提升发展质效、推动智能制造、“最多跑一次”、减税降费等为牵引,不断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今日起,本网推出2019全市经济工作系列报道,回望2019年襄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历程,展现襄阳这座创新活力之城的勃勃生机。

在奋斗者坚实的步履中,2019年落下帷幕。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襄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187.1亿元,同比增长7.8%。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左右,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好于预期,发展质效明显提升。

汉十高铁、郑渝高铁郑襄段开通运营,襄阳正式进入高铁时代;高校与市政府签约,为襄阳培养高端人才;东风襄阳试车场三期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是国内首个智能汽车试验场项目……

这是一份成色十足的成绩单:经济效益越来越好,结构升级越来越优,发展动力越来越强。新征程上再出发,襄阳发展底气更足、实力更强、质量更高。

数据“更好看”: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定

数字最有说服力。一个个数据勾勒出加速发展的脉络,一个个项目记载着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的轨迹,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成为襄阳经济呈现增速领先、总量进位、结构优化、实力提升的决胜方略。

工业经济发展质效双升。2019年1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7.2%,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19年1至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内外贸易保持活跃。2019年1至11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4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财政金融总体稳定。2019年1至11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35.3亿元,同比增长0.3%;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9.5亿元,同比增长1.5%。

要素集聚力持续提升。2019年,全市新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30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上市公司36家,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突破3000亿元,主要招商引资工作指标同比快速增长,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促成了中车、苏宁易购、清华同方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襄阳产业发展底盘进一步壮大。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167家,达到537家,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在全省率先建成综合性科技资源共享云服务平台,襄阳华科工研院建成运行,新增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创新平台14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37家企业成为省级细分领域隐形冠军,3家企业成为国家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发展活力明显增强。2019年1至11月,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495809户,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总量达104802户。

襄阳,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新马达”正释放澎湃动力,新蓝图正加快绘就。

龙头“更稳定”发展质效明显提升

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好不好,除了看增长速度,还要看质量和效益。而提质增效体现于工业上。

从繁忙施工的建设工地到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从承载希望的规划蓝图到厂房林立的项目现场……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在襄阳落地生根,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提质增效增添了强劲动能。

数据显示,2019年1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6%。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3个产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达到86.8%;企业利润增长较快,2019年1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7.2%,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2019年1至11月,工业用电量8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

在全国汽车产销下降的大环境下,2019年1至11月,我市汽车制造业产值逆势增长7.7%,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优势进一步巩固提升,整车产量351377辆。特别是专用车增长迅猛,2019年1至11月,全市专用车产量达到29515辆,同比增长38.18%。

发展靠实体经济,强大还要靠实体经济。2019年,襄阳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底盘,各项措施只加不减。坚持月调度机制不动摇,每月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研判形势,分析走势,明确工作重点。强化工业经济监测调度,以500家企业作为监测重点,坚持实施运行数据异常变动预警及调节机制,针对各时间段出现的工业用电量下降,部分企业营业收入等指标下滑等,深入企业摸清工业经济数据异常变动及其原因,积极与供电、税务等部门沟通,采取措施消除影响工业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

努力必有回报。在全市各相关部门的努力下,现在的襄阳,展现出强大的定力、韧性和活力。我市多极增长、多点支撑、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形成,发展质效明显提升。

动力“更强劲”:智能制造成发展新引擎

新常态带来新动力。

放眼如今的襄阳,传统行业老歌新唱,新兴产业欢歌嘹亮,要素驱动正转为创新驱动。

2019年,我市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点,一拨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意十足。优势做优、强项做强、特色做特,挖掘更多的增长潜力,培育出更大的发展动力。

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第300万台发动机下线,同时宣布“国六”新品发动机上市。

湖北嘉辐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二期智能化玻璃棉生产线投用,产能倍增,质量国内领先。

颂世电子项目总投资12亿元,一期投资1.2亿元,建设24条生产线,可年产1000万部手机、20万台POS机、50万台机器人,新增产值超过5亿元。

风神襄阳汽车有限公司总投资11亿元新建智能绿色涂装制造项目,引进日本、法国11条国际顶尖全自动喷涂线,主要包括打磨、喷漆、精饰等三大工序,是我市投资规模最大的节能减排项目。

……

与此同时,去年我市还加快推动智能制造,深入实施《襄阳市建设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机器换人示范企业管理办法(试行)》,先后组织开展全市工业企业智能制造工作推进会、襄阳市智能制造产销对接暨培训会,为企业抓转型升级,凝聚了发展动能。

也因为这些有效措施,使得我市一系列关联转型升级的结构性指标呈现较快增长,襄阳经济的结构调整在明显加快。

数据显示,2019年1至11月,我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冶金建材等行业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4.5%、20%、11.7%;高端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9%,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了13.4个百分点;

当下的襄阳,正在加大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投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正在不断喷涌而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打造了全新引擎。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邓植元

编审:任丹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