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19-12-31 09:55   云上谷城

智能铸造生产忙 12月25日,湖北科洛德智能流体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工人正在智能铸造车间检测调校铸铜生产设备。该公司利用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废铜材料,运用现代智能化生产工艺,铸造成阀门生产所需要的铜棒、铜阀门铸件等材料。铸铜车间内4个中频感应炉设备每天满负荷生产,可以加工出约120吨铜棒,按照1吨铜3.5万元的市场价格计算,仅此一个车间每天产值可达420万元。

12月24日,谷城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县长黄克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0年谷城县将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释放体制机制活力;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落实“六稳”工作部署,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效、城市发展能级、乡村振兴实效、民生改善幅度、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奋力谱写谷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

坚定不移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扩量与提质、特色与创新并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产业竞争力。

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进特色产业壮大、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提速。力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以上。全面推动清洁化制造、智能化改造、多元化创造、品牌化打造,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资源再生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一汽凌源整车、骆驼动力电池、三环车桥及转向节等重点项目,提高整车生产能力。加大工业技改力度,力争工业投资增长13%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6%以上。推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服务集中,新建化工园区,全面完成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引导建筑行业提档升级,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实施骨干企业培育工程,推动中小企业成长,全年新增产值过10亿元企业1家、过5亿元企业3家、过亿元企业5家。实施品牌战略,支持企业开展商标国际注册、产品国际认证,推动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小巨人”“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扩规模、提水平、促升级,突破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等。按照“一芯主导、五极融合、多点支撑、全域覆盖”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省级电商特色小镇、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乡镇电商服务站、村级电商服务点建设,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加快现代物流园建设,推进物流企业扩规升级,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逐步形成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完善谷城全域旅游规划。

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产业基金和过桥资金作用,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个转企”扩面提质,支持企业“进规”“进限”,确保净增规模工业企业8家、限额商贸企业30家。实施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定期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支持企业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2

坚定不移推进投资扩量提质增效

充分发挥投资“定海神针”作用,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以投资快速增长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发展硬支撑。

强化谋大招强。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锁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企500强企业,锁定产业链龙头企业和关键性项目,锁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上下游配套,积极谋大招强,以大项目引领大投资,以大投资带动大发展。积极推进重资产招商,规划建设20万平方米以上厂房,吸引龙头企业轻资产入驻。鼓励开展中介招商,发挥招商中介专业性强、精细化程度高的特点,提高招商引资项目合作成功率。

强化项目攻坚。精心编制“十四五”规划,策划一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投资,确保全年争取政策性资金增长20%以上。坚持项目建设“一号任务”不动摇,加快推进7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是投资50亿元的骆驼集团动力电池梯次利用、50亿元的三环智能制造产业园、30亿元的一飞汽车多功能专用车研发制造等。

强化要素保障。做优做大做强融资公司实力,增强县建投公司融资能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要。推动县房投公司转型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避债务风险。保障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用地需求,综合运用增减挂钩、增存挂钩、闲置土地处置、迁村腾地等政策,积极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开发利用,加大土地收储利用力度,最大限度拓展项目用地空间。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确保全县重大项目招投标和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科学规范有序。着力优化供水、供气、供电等服务,力促项目早落地、早竣工。

3

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三农”基础,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让农业更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良种运用、水稻集中育秧、机插机播、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应用、农机农艺结合等技术运用,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度假、休闲养生、农耕体验、定制农业等新业态,形成一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特色产业优势,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能力。

让农村更美。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贯彻落实“十大原则”,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加快补齐农村“两基”短板。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乡村公路提档升级、农村电网改造等。加快建设重点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1个示范村和43个整治村建设任务。启动固废垃圾处理厂建设,实施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治理。推进畜禽养殖场整治和改造提升,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整县利用和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

让农民更富。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对脱贫攻坚开展“回头看”,加大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力度,提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切实巩固精准扶贫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创建一批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

4

坚定不移推进城镇功能品质双提升

以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质为目标,着力加强城镇建设与管理,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彰显城市魅力。

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坚持规划引领,开展重点区域城市设计,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抢抓高铁时代机遇,推进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实现新老城区深度融合。完善新城区基础设施,加快高铁新区路网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加快河谷大桥及接线工程建设,打通禹山路等城区“断头路”,完成中华北路、振兴南路和经五十二路续建、纬十八路接北辰大道等道路建设。推进城市美化,加快站南大道游园、谷山公园改造,争创国家园林城市。

加强城镇精细化管理。系统推进城市管理“绣花行动”,从严查处违法建设和非法营运,巩固提升城市管理“三大战役”成果。坚持共建共管共享,完善以“门前三包”为主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机制,探索“城管+”新模式,用好数字城管平台,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强化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联合监管,开展“文明小区”创建活动。聚焦城市环境卫生整治,大力开展城市卫生死角大清理,持续实施市容市貌大整治和城市维养大提标行动,提升建筑垃圾消纳能力,规范广告牌匾等标识设置,加强渣土车管理,重点整治违法占道及出店经营行为。开展“擦亮小城镇”行动,打造“小而美、精而省、微而宜”的小城镇,持续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全面开展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行动,着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5

坚定不移推进美丽谷城建设

坚持“生态立县”,践行“绿水青山”理念,推进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市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成果,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企业无组织排放和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强化秸秆露天焚烧监管和综合利用,加强各类扬尘污染管控。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和污泥治理力度,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强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加强河流、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周边用地管控,坚决守住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三条红线”。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退化林、残次林修复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强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确保森林覆盖率增长0.15%以上,巩固提升“绿满谷城”建设成果。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推进汉江沿线造林绿化和护堤护岸林建设,切实维护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环境安全。健全完善山林长制,严格落实林地定额和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保护全县公益林和天然林资源,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加快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引导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确保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强化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消耗总量和开发强度双控,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积极创建节水型社会示范县。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坚持向改革要红利,向创新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不断厚植发展新优势,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实施创新引领,促进企业技术、产品、管理、文化全面升级。

新闻链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硕果累累

2019年,谷城县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始终以第一力度抓好第一要务,务实重行、担当作为,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砥砺奋进、运行平稳,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综合实力稳中有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405.2亿元,同比增长8.1%;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276.8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6亿元,增长1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亿元,增长2%;外贸出口2.25亿美元,增长17.7%;利用外资4800万美元,增长8.5%。连续三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重点县。

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2%,位居全市第一;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总数达到11家;金耐特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华机械成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有力,全年获得各类专利授权216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谷城成为全市唯一的中国创新百强县、全省创新型县市入围单位。

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不断释放,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624户,增长10%,位居全市第一。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限上商贸企业3家,总数分别达171家、221家;新增“隐形冠军”企业3家,总数达19家。“双创”活力持续迸发,人才创新创业超市成为国家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环境突出问题有效整治,全面完成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64.5%提升到70%以上,提前完成市定考核目标。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国家和省考核谷城县“一江两河”两个断面水质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37个贫困村出列,19100户49402人脱贫,贫困县摘帽通过省政府批准。连续三年成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先进集体。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预计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09元,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77元,增长9.1%。社会保障更加完善,救助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邓植元

编审:任丹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