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忠实守望大美汉江

2019-12-23 13:29   云上谷城

李念在赏石 

李念(右一) 介绍他的作品

二十年来,他用脚步丈量汉江,用镜头记录汉江,用心灵阅读汉江。从陕西宁强的古汉源到湖北武汉的龙王庙,从秦岭、巴山到武当山、神农架、伏牛山、荆山……千里汉江,大部分地方,都留有他的足迹。他从行走汉江的历程中,拍摄照片、寻觅奇石,传播汉水文化。朋友由衷称赞:“二十年苦旅,相机行事,直将汉江大美播人间。”他,就是省观赏石协会顾问、《湖北画报》特聘摄影师、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谷城县摄影家协会顾问李念。李念热爱本职工作,业余寄情山水,喜爱赏石、摄影,并把个人情趣有机融入汉水文化建设之中。他忠实地守望大美汉江,通过摄影、搜寻奇石等方式,来宣传汉水文化,彰显汉江的“形态之美”“人文之美”“孕育之美”。

汉江的“孕育之美”   李念摄

“汉江边的土地滋养了我”

李念,1962年出生于汉江南岸的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我的祖籍在陕西汉中。”李念告诉记者:“家谱记载:祖上于1695年从汉中洋县槐树关自驾小船,顺汉江而下,到谷城庙滩,登岸繁衍生息。后分家立业,始迁祖带着家眷溯江而上,到堰河边开垦田地、扎根安家至今。”“我与汉江血脉相连。”李念介绍,他小时候在家门前的堰河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游泳、捉鱼摸虾,全然不知道这条河会通往什么地方。记得第一次见到汉江是1974年的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和小爹去老河口走亲戚时,乘渡船过汉江。当时只感觉汉江比家门前的堰河宽,而且过江难、过江慢,“后来我参了军,部队在河南。1980年从部队回谷城探家,汽车通过刚建好的汉江‘光化大桥’时,我看到我12岁那年乘渡船过江的码头,激动得掉下了泪。当时,我已经知道家门前的堰河是汉江流域中的北河的一个支流,家里吃的水和汉江里的水是紧密相连的。”

李念说:“现在,我生活和工作在汉江、南河、北河三水缠绕的谷城县城。南河、北河都在这里汇入汉江,是汉江边的土地滋养了我。因此,我总想把汉江的美景记录下来,把汉江石等美好事物展现给大家。”

“用心灵去发现汉江之美”

拍摄汉江,一直是李念业余孜孜以求的爱好。他勤奋钻研摄影技术,着了魔似的拍摄汉江的山山水水,用坏了好几台相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随着现代拍摄技术的进步,李念与时俱进,迷恋上了航拍,并通过航拍,用全新的角度,给欣赏者们呈现出许多震撼人心的大美汉江画面。

2016年12月,襄阳市水利局、市环境保护局、市摄影家协会在市博物馆共同主办“情暖汉江访流探源摄影展”,为李念用脚丈量汉江的历程做了一个小结。

在朋友们的印象中,李念的执着精神令人感动。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姚景灿回忆,2018年5月,在参加市政协组织的“万里追寻米襄阳”活动中,李念既是专家,又是摄影家。“我们跑了上万里路程,他拿着相机,全程记录下来,这非常珍贵。”姚景灿说:“在2018年的寻访活动中,我们到了江苏省涟水县——宋朝书法家米芾在那儿当过知军,头天白天跑得很辛苦,第二天早上我起来的时候,李念已经围绕着涟水转了一圈,去寻访当地的老百姓,问当地对米芾文化的宣传情况。李念说,涟水这个地方对米芾的研究、宣传非常到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当地人都知道米芾。这让我非常感慨。李念做事非常用心,这是特别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除了汉江干流,李念近年来“特别关注”汉江支流的拍摄和研究工作。

班河风光  李念摄

近日,李念以流过家乡谷城县五山镇的班河为题,将他的所摄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汇编成精美的摄影作品集,取名《班河》。他深情地说:“一条河流,滋润一方土地,养育一方人民。虽然在汉江流域的众多河流之中,班河的长度、流量、流域面积、承载功能、历史地位等方面名不见经传,上不了台面。但是当我们走近、走进班河之后,便会发现流水过处的奇景和未曾见过的人文故迹。总有一种责任感,驱使着我用心灵去发现汉江之美。”

“汉江奇石提高了我与汉江的亲热度”

多年来,李念不仅拍摄了三万多张关于汉江的照片,还寻觅、收藏了3000多件汉江石。“1999年7月15日的一次经历,一下子把我与汉江的亲热度提高了。那天,我在江边散步,不经意间发现了一块奇特的石头。我把这块奇石收藏起来,一有空就拿出来欣赏、把玩。”

从此,李念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常来到汉江边散步、觅石寻宝、捕捉奇景。“我只是工作之余去汉江玩一玩,她就给予我这么多的回报,真是太超值了。”李念感慨。通过日积月累收藏汉江奇石,李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奇石贵在自然之妙,“汉江奇石从自然中来,它既不违人之本性,也不违自然之性,需要赏石家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为了练就这样一双眼睛,李念精于学习、勤于思考,不断提高修养与水平,并付诸行动。

来源:湖北茶业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